【第333弹】《星际迷航3》:飞的更高的不见得是人类的冒险精神,有可能是一坨翔

标签:
娱乐星际迷航科幻电影外星人 |
自从“星际迷航”重启大银幕系列之后,几乎从未给人惊喜,甚至哪怕极致的感官刺激都没有,而到了林诣彬执导的第三部的时候,迅速沉降为一种令人尴尬的平庸,甚至不能说平庸——因为在“星际迷航”整个初创的世界观里,如果脱离的冒险和进取,就没有“平庸”这样一个所谓的安全地带,只能是彻头彻尾的烂。
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这句话是“星际迷航”系列的通关口令,不仅仅是指向瓦肯星人,更是指向整个宇宙生物本身,对于如何确立自身价值的敬畏和迷思。而这句话要落实整个电影的创作上,就是这个系列所标榜的“宇宙的界限”,要不断地站在智慧文明的立场上去探索未知的一切,也就是科幻电影起码的要求:想象力的奇观。
这种奇观有可能有强烈的现实困境,比如《星际穿越》所表述的人类危局,也有可能是文明的冲突,比如《阿凡达》当中所展现的殖民反思。但无论如何,科幻电影的创造应该植根于作为地球人本身的立场,以幻想作为尝试,来构建某种可称为“伟迹”的东西。
很遗憾,这部《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一点儿也不“超越”,且不说反派之愚蠢,目的之幼稚,最可怕的是,一路斗智斗勇,交锋到最后,竟然是人类内部矛盾,变成了拯救世界的动作电影。这种老掉牙的口水歌,在最能释放创作能量的科幻片领域,最终变成了令人深恶痛绝的人类疾病:不思进取。
这是与“星际迷航”精神背道而驰的。
次元,是文化的封锁线,还是权力的壁垒
中国人有句老话,叫做“曾经顶风尿十里,如今顺风尿湿鞋”,说的是一个男人在衰老之后,生理表达的全面衰退。这样一个黄段子,用来总结这部电影是再准确不过了。
但,这部电影唯一的惊喜就是来自于那一道弯弯曲曲、断断续续的黄色尿迹,它所反映的是大众文化的变更或者说是妥协。
这部电影的最大危局其实不是解决大反派要释放的那个外星生化武器,而是如何干掉大反派的“蜂群杀阵”,这样一个看似无解的死局,最后的方案是要破坏蜂群的协同性,用高频广播播放了一首朋克说唱。
首先,这是一个老掉牙的设定,蒂姆•波顿在《火星人玩转地球》当中已经用过一回(原“星际迷航”系列当中有没有出现过,需要老司机带路)。其次,这首朋克说唱《sabotage》的出现,先是让人小小地激动了一下,然后又迅速让人落寞起来。
激动是因为,这首歌来自于Beastie
Boys乐队,这支由一群犹太小子组成的乐队,曾经因为打通朋克和黑人说唱音乐的界限,被认为是“盗贼”,这种地下音乐的姿态毫无疑问是符合电影的精神气质的,尤其是好几代人都听着《星球大战》等科幻电影中那种古典音乐的正统范儿无法兴奋地pogo的现状下。如果单纯地看,这简直就是一场亚文化拯救主流的伟大行动,所以听到的人会激动。但是等你把眼睛重新放回到银幕上那一群毫无魅力的死板主流英雄身上的时候,就会落寞。
事实上,Beastie
Boys乐队走上地面,赢得评论界的喜好之后,又拿到了白金唱片,一切都已经注定——包括这部“星际迷航”的命运——我们所有的冒险最后终将归于平淡,杀死英雄的不是危险,而是无可救药的庸常,不思进取是为贼。(文/楚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