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
教学目标
1.
复习古诗常识
2.
了解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
3.
把握几种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
2.把握几种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教学过程
古诗常识
1.体裁:诗、词、曲
(1)古代的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律诗分四联:首联(1、2句)、颔联(3、4句)、颈联(5、6句)、尾联(7、8句)
(2)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等。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3)曲,又称为词余,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2.诗歌的主要内容有: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②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感慨。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
3.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有:(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乐观豁达的形象,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4)慷慨悲壮的形象,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5)忠心报国的形象,如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6)踌躇满志的形象,如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4.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5、诗歌语言的以下特点:(1)清新自然,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生动形象,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3)含蓄隽永,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4)言简义丰,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5)平实质朴,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6)简洁明快,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诗歌表现手法
(1)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用典等;
(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景写哀情(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
(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7. 诗人的艺术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例如: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建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昌龄的雄健浑厚,高适、岑参雄浑奇拔,韦应物的清新典雅,韩愈的奇特新颖,李贺的忧郁激愤,刘禹锡的清峻明朗,李商隐的清丽俊逸,杜牧的含蓄绰约,李煜的伤感细腻,欧阳修的清丽明媚,范仲淹的苍凉悲壮,晏殊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李清照的婉约凄切,陆游的雄浑奔放,辛弃疾的气势雄壮。
8、诗歌意象诠释
(1)树木类
①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②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③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④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⑤竹:气节
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
⑦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2)花草类
①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②菊:隐逸
高洁 脱俗
③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④兰:高洁
⑤草: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3)动物类
①子规:悲惨 凄恻
②猿猴:哀伤 凄厉
③鸿鸽::理想 追求
④ (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⑤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⑥(瘦)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4)其它类
①云:游子 飘泊
②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
思乡
思亲
③夕阳:失落 消沉 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④酒:欢悦 得意 失意 愁苦
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
品味炼字、赏析句子、描绘想象、把握主旨情感、分析表达技巧等。
答题技巧
(一)品味炼字
古人炼字主要炼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拟声词、数词、色彩词等。动词:使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特点更加鲜明。形容词: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叠词:能起到转折情感的作用。副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数词:强调多或强调少,起到夸张的作用。色彩词: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试题呈现】
1.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2.某一字(词)历来为人(或评论家)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谈谈你的理解。
3.这首诗中某个词很有表现力,请加以分析。或者,你认为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词)是哪个? 为什么?
4.此诗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哪个更好? 为什么?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需要考虑以下五个因素:①有无运用修辞手法;②有无转化(动静、虚实)现象;③该字所反映的事物的情状;④该字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⑤该字在结构上的作用。
以上几个方面将单个字词的妙处、作用、表现力都包括了,其中两点在解答中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第③点和第④点,其他三点有则分析,没有就不必分析,不必面面俱到。
【答题范式】
该词运用……修辞手法,化……为……,写出了……情形,表达了作者……思想情感(或揭示了……道理),同时在结构上还照应了前(后)文……(或为……作铺垫)。
(二)赏析句子
鉴赏关键诗句是理解诗歌内容的重要途径,抓住某一句就成了把握全诗的关键,进一步把握它的哲理含义、修辞意义和情感意义对我们全面理解诗歌有导向作用。
【试题呈现】
1.某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前人认为某句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有什么看法?
3.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4.诗歌中某联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一般来说,对主旨句的赏析,需要考虑以下因素:①该句表达的句意;②该句有无运用修辞或艺术手法;③该句营造了什么意境或说明了什么道理;④该句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对写景句的赏析,需要考虑以下因素:①该句所描述的景象;②该句有无运用炼字或者修辞等手法,具体展示这种手法在句子中的运用;③该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④该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答题范式】
主旨句:本句写了……,运用了……修辞
(艺术手法),营造了……的意境,说明了……道理,表现了作者……的情感。(如果没有修辞、营造意境或说明道理,则不用写)
景物描写句:该句描绘了一幅……的画面
(结合句子,展开联想,摹写画面),运用了……修辞 (或艺术手法),营造了……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结合具体情况,要点有则写,没有则不写,不必面面俱到)
(三)描绘想象
【试题呈现】
(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应对策略】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四)把握主旨情感
【试题呈现】
1、谈谈这首诗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
2、谈谈你对这首诗整体的理解。
【答题要点】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五)分析表达技巧
【试题呈现】
(1)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3)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
【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见上面),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步骤一:(用什么手法) 步骤二:(写什么内容) 步骤三:(有什么作用) 步骤四:(抒什么情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