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程悦生老师开设公开课——《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教案设计(2017年4月18日)

(2017-06-30 22:05:41)
分类: 教案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

教学目标

1.  复习古诗常识

2.  了解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

3.  把握几种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重点难点

1.了解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

2.把握几种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教学过程

古诗常识

1.体裁:诗、词、曲

1)古代的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律诗分四联:首联(12句)、颔联(34句)、颈联(56句)、尾联(78句)

2)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等。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3)曲,又称为词余,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2.诗歌的主要内容有: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②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感慨。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
  

3.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有:(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乐观豁达的形象,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4)慷慨悲壮的形象,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5)忠心报国的形象,如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6)踌躇满志的形象,如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4.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5
、诗歌语言的以下特点:(1)清新自然,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生动形象,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3)含蓄隽永,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4)言简义丰,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5)平实质朴,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6)简洁明快,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诗歌表现手法

(1)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用典等;

(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景写哀情(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

(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7. 诗人的艺术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例如: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建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昌龄的雄健浑厚,高适、岑参雄浑奇拔,韦应物的清新典雅,韩愈的奇特新颖,李贺的忧郁激愤,刘禹锡的清峻明朗,李商隐的清丽俊逸,杜牧的含蓄绰约,李煜的伤感细腻,欧阳修的清丽明媚,范仲淹的苍凉悲壮,晏殊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李清照的婉约凄切,陆游的雄浑奔放,辛弃疾的气势雄壮。

8、诗歌意象诠释

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竹:气节    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

柳:送别   留恋    伤感     春天的美好

2)花草类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菊:隐逸     高洁   脱俗        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兰:高洁         草: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3)动物类

子规:悲惨   凄恻         猿猴:哀伤   凄厉

鸿鸽::理想  追求         ()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马: 奔腾  追求   漂泊

4)其它类

云:游子   飘泊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     思乡      思亲

夕阳:失落   消沉   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酒:欢悦  得意  失意  愁苦

 

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

  品味炼字、赏析句子、描绘想象、把握主旨情感、分析表达技巧等。

 

答题技巧

(一)品味炼字

     古人炼字主要炼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拟声词、数词、色彩词等。动词:使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特点更加鲜明。形容词: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叠词:能起到转折情感的作用。副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数词:强调多或强调少,起到夸张的作用。色彩词: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试题呈现】

      1.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2.某一字()历来为人(或评论家)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谈谈你的理解。

      3.这首诗中某个词很有表现力,请加以分析。或者,你认为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个? 为什么?

      4.此诗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哪个更好? 为什么?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需要考虑以下五个因素:①有无运用修辞手法;②有无转化(动静、虚实)现象;③该字所反映的事物的情状;④该字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⑤该字在结构上的作用。

      以上几个方面将单个字词的妙处、作用、表现力都包括了,其中两点在解答中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第③点和第④点,其他三点有则分析,没有就不必分析,不必面面俱到。

【答题范式】

      该词运用……修辞手法,化……为……,写出了……情形,表达了作者……思想情感(或揭示了……道理),同时在结构上还照应了前()文……(或为……作铺垫)

 

(二)赏析句子

    鉴赏关键诗句是理解诗歌内容的重要途径,抓住某一句就成了把握全诗的关键,进一步把握它的哲理含义、修辞意义和情感意义对我们全面理解诗歌有导向作用。

【试题呈现】

      1.某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前人认为某句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有什么看法?

      3.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4.诗歌中某联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一般来说,对主旨句的赏析,需要考虑以下因素:①该句表达的句意;②该句有无运用修辞或艺术手法;③该句营造了什么意境或说明了什么道理;④该句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对写景句的赏析,需要考虑以下因素:①该句所描述的景象;②该句有无运用炼字或者修辞等手法,具体展示这种手法在句子中的运用;③该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④该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答题范式】

      主旨句:本句写了……,运用了……修辞 (艺术手法),营造了……的意境,说明了……道理,表现了作者……的情感。(如果没有修辞、营造意境或说明道理,则不用写)

      景物描写句:该句描绘了一幅……的画面 (结合句子,展开联想,摹写画面),运用了……修辞 (或艺术手法),营造了……意境,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结合具体情况,要点有则写,没有则不写,不必面面俱到)

 

(三)描绘想象

【试题呈现】

(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应对策略】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四)把握主旨情感

【试题呈现】

1、谈谈这首诗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

2、谈谈你对这首诗整体的理解。

答题要点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五)分析表达技巧

【试题呈现】

(1)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3)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

【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见上面),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步骤一:(用什么手法  步骤二:(写什么内容 步骤三:(有什么作用) 步骤四:(抒什么情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