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年级  数形结合    集合

(2016-04-30 13:59:50)
分类: 教学设计

三年级  数形结合  课例4

教学内容:《集合》课本104-10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思想,感受数形结合的好处。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在具体情境中感知集合的产生,其中对重叠的理解是难点。

数学思想:集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学具准备:学生学号  

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熟悉的排队问题引入

(设计意图:排队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贴合的十分紧密,简约且有效)

二、创设实践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理解

出示课前调查本班参加语文和数学课外小组的情况

 语文小组学生号1 3 4 6 8,数学小组学生号1 2 4 7 9 10 12

(一)制造矛盾,明确重叠

1、参与报名的学生活动

1先请语文小组的同学将自己的学号贴在黑板左边

2再请数学小组的同学将自己的学号贴在黑板右边

3这时学号为14的同学将学号从语文组移到数学组,同学们发现移走后语文组的人又不够了,从而激起学生对重叠问题实质的初步理解。

2、一起想办法为14找合适的位置

(设计意图:从学生中提取素材,让他们亲自参与活动,使他们感受到34号同学既属于语文小组、又属于数学小组。激起学生对重叠问题实质的初步理解。)

(二)引伸思维,创造集合

1、交流得出:把语文组的人圈一起,把数学组的人圈一起。

              语文组             数学组

              既参加语文组又参加数学组   

2.认识集合各部分表示的内容

(设计意图:在老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用“画圈”的方法表示两个组的人数,自然地引入了“集合”思想。整个过程是那么自然、灵动,教师的设计润物无声,学生的学习悄然无痕。)

(三)不断重叠,理解解包含

教具演示,1人重叠,2人重叠,3人重叠,4人重叠,当5人重叠时,大圈包含了小圈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理解集合中的包含关系,体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四)用不同的方法列算式解决参加语文和数学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

1.学生列式

2.对照集合图解释算式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随机问题以及引导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让学生把自己列的算式和集合圈中的学号联系起来,从算式中找对应的数字,用对应的数字来解释自己的思路的理由,对学生渗透对应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增进和加深他们对重叠问题的深刻认识。)

三、联系生活,合理运用

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可以用我们今天识的集合圈表来表示呢?请同学们自由说说吧!并解决一共有多少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