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 数形结合 集合
(2016-04-30 13:59:50)分类: 教学设计 |
三年级
教学内容:《集合》课本104-10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思想,感受数形结合的好处。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在具体情境中感知集合的产生,其中对重叠的理解是难点。
数学思想:集合思想
学具准备:学生学号
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熟悉的排队问题引入
(设计意图:排队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贴合的十分紧密,简约且有效)
二、创设实践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理解
出示课前调查本班参加语文和数学课外小组的情况
(一)制造矛盾,明确重叠
1、参与报名的学生活动
○1先请语文小组的同学将自己的学号贴在黑板左边
○2再请数学小组的同学将自己的学号贴在黑板右边
○3这时学号为1和4的同学将学号从语文组移到数学组,同学们发现移走后语文组的人又不够了,从而激起学生对重叠问题实质的初步理解。
2、一起想办法为1和4找合适的位置
(设计意图:从学生中提取素材,让他们亲自参与活动,使他们感受到3、4号同学既属于语文小组、又属于数学小组。激起学生对重叠问题实质的初步理解。)
(二)引伸思维,创造集合
1、交流得出:把语文组的人圈一起,把数学组的人圈一起。
2.认识集合各部分表示的内容
(设计意图:在老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用“画圈”的方法表示两个组的人数,自然地引入了“集合”思想。整个过程是那么自然、灵动,教师的设计润物无声,学生的学习悄然无痕。)
(三)不断重叠,理解解包含
教具演示,1人重叠,2人重叠,3人重叠,4人重叠,当5人重叠时,大圈包含了小圈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理解集合中的包含关系,体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四)用不同的方法列算式解决参加语文和数学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
1.学生列式
2.对照集合图解释算式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随机问题以及引导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让学生把自己列的算式和集合圈中的学号联系起来,从算式中找对应的数字,用对应的数字来解释自己的思路的理由,对学生渗透对应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增进和加深他们对重叠问题的深刻认识。)
三、联系生活,合理运用
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可以用我们今天识的集合圈表来表示呢?请同学们自由说说吧!并解决一共有多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