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也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随笔)

(2019-01-12 12:37:40)
标签:

文学

研究

创作

理论

随笔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作为人的大脑的功能并不是互不相干的,在文学创作中,也不意味着只有形象思维而排挤抽象思维,实际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差异性又有同一性。作为人类的思维形式,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依赖于实践,并且都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本质的认识和把握,这种种同一性就决定了它们之间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并且相得益彰的关系。为此,在文学创作中处理好这种关系有重要意义。首先,它可以使作家的整体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使理性的力量与形象的思考平衡起来。文学史上真正的大家,几乎同时是卓越的思想家,就是一个证明。高尔基指出:“艺术家应该努力使自己的想象力和逻辑、直觉、理性的力量平衡起来。”所谓理性的力量,也就是抽象思维的能力。其次,可以帮助作家对创作素材进行分析、提炼,对作品主题开掘深化,反复修改,更趋完美。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一方面紧张地进行形象思维,创造形象,一方面又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认真而仔细的评定。他既是文学家,也是批评家。他在创作时是热情激荡的,主要用形象思维,而他在审视自己的创作时,则是冷静的,主要用抽象思维。当然,抽象思维中也伴着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中也渗入了抽象思维。这种相需为用的状况,可以使作品达到更高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总之,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都是在统一的世界观指导下的思维活动,两者不存在谁从属谁的问题。





也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随笔)


也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随笔)


也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随笔)


也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随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