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正的龟中坦克大鳄龟

(2020-01-03 18:50:37)
标签:

大鳄龟

萨万尼大鳄龟

苏旺尼大鳄龟

大鳄龟种类

大鳄龟分类

分类: 其他龟类
真正的龟中坦克大鳄龟
提到大鳄龟大家往往想到的是它霸气的外型与独特的捕食方式,它拥有复古的棱角分明的背甲,以及一条长长的龙尾,硕大的头部无法缩入壳中却可以释放成吨的咬合力,像一名来自上古时代的装甲战士。如此个性鲜明的龟,热爱的人当然比比皆是,然而大家作为爱好者更关注的往往是品相好坏,至于这种龟在生物学上到底分几种似乎关心的人就没那么多。长久以来人们都默认大鳄龟属只存在一个物种:大鳄龟Macrochelys temminckii,这也是大多数人对这种龟的认知,然而这并非正确,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大鳄龟,以及到底有几种大鳄龟。
真正的龟中坦克大鳄龟
▲来自远古的装甲战士
真正的龟中坦克大鳄龟
▲巨大的体型霸气威武
真正的龟中坦克大鳄龟

大鳄龟的习性如何?
相比起它活跃而暴躁的表亲小鳄龟,水中的大鳄龟是一种相对较胆小的龟,甚至于你在野外涉水步行时踩了它一脚,它可能都不会搭理你(当然你踩到它脑袋那就另说)。不过仍然要小心地接触这种龟,因为当你把它拿出水面时它就会变得暴躁不安、富有攻击性,并且一只成体大鳄龟一口下去真的可以把你的手指非常整齐地切割下来。
真正的龟中坦克大鳄龟
▲它们的咬合力可一点也不容小觑
真正的龟中坦克大鳄龟
▲大鳄龟在陆地上会更有攻击性

在原产地,大鳄龟主要栖息于池塘、沼泽和溪流中,它们通常不会呆在特别深的水中,因为大鳄龟水性真的不是很好,虽然它们是高度水栖的,但它们通常只会在水底匍匐爬行,而不像其他很多水龟一样在水中上下游动,因此在家庭饲养时水位问题也是需要注意的事项,水位较深时可以利用沉木、晒台等帮助龟攀爬至水面呼吸。
除了雌龟产卵,大鳄龟主动返回陆地的次数相对较少,偶尔才能查找到几张大鳄龟主动上岸的照片,许多大鳄龟出水的照片其实是人为抓捕之后拍摄的。但是它们也有通过外界调节体温的需求,有时也可能看到大鳄龟出水晒背,但一般来讲当它们需要升高体温时更倾向于待在有阳光直射的浅水区,而当它们需要降低体温时就会躲到有较少阳光直射的深水区或其它有遮蔽物的区域。人工环境下可与通过制造一个浅水区,并使用卤素射灯直射来模拟它们在野外的这种习性。
真正的龟中坦克大鳄龟
▲大鳄龟上岸晒背的现象相对少见,对此的原因众说纷纭

当然,在人工环境下有时也会出现大鳄龟上岸的现象,这种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可能为个体差异以及水质问题(人工环境大多水体较小,所以相对于野外更容易出现水质问题)和龟本身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龟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也是会上岸的(野生状态下偶尔出现上岸现象有时也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
真正的龟中坦克大鳄龟
▲在浅水中漫步的大鳄龟
真正的龟中坦克大鳄龟
▲将头探出水面呼吸

大鳄龟几乎是纯粹的肉食者,他们可以接受几乎一切能入口的肉类,年幼的大鳄龟舌头上长有一个模仿蚯蚓蠕动的诱饵用来钓鱼,它会一边蠕动舌头吸引小鱼的注意力,一边慢慢地靠近小鱼,当它确定能一口咬住时就会瞬间闭合嘴巴,这种特殊的捕猎方式在龟类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而当大鳄龟逐渐长大,这个蚯蚓一般蠕动的诱饵也会越来越不明显,直至彻底失去钓鱼的功能,这是因为大个体的大鳄龟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咬合力,足以轻松碾碎水中的贝类、螺、甚至是其他品种的龟类,这些食物的获取远远比钓鱼来的轻松,因此也就不再需要辛辛苦苦地扭动舌头去钓鱼了。
真正的龟中坦克大鳄龟
▲舌头上的诱饵如蚯蚓般蠕动

真正的龟中坦克大鳄龟
▲锁定目标一击必杀

真正的龟中坦克大鳄龟
▲人工饲养的一些个体也可以稳稳的接受两脚兽的投食

到底有几种大鳄龟?
早在1999年,人们就已经认为大鳄龟属中可能存在着3个演化支系,且最终由托马斯(Thomas)等人的团队在2014年时在同时依靠形态测量学、种族遗传学以及化石等各方面的证据将这3个演化支系拆分为3个不同的物种:大鳄龟(Macrochelys temminckii,通常分布于下图中较西部绿色的流域)、阿帕拉契科拉河大鳄龟(Macrochelys apalachicolae sp.通常分布于地图上中部橙色的流域)、萨万尼大鳄龟(又被音译为苏旺尼大鳄龟,Macrochelys suwanniensis sp.通常分布于地图上东部蓝色的流域),国内的资料大多数都只更新到了2014年的部分。但实际上,自这种分类方式被提出后不久就因为证据存在漏洞和矛盾而受到了质疑。
真正的龟中坦克大鳄龟
▲大鳄龟属3个不同演化支系分布图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论证,到了2015年,布莱恩·福尔特和克雷格·盖耶证实了在2014年时将这3个演化支系分为3个不同的物种实际上是不准确的。由于原定的普通大鳄龟和阿帕拉契科拉河大鳄龟无论是外观差异还是基因差异都太小,因此这两个演化支系不足以被认定是两个不同的物种,从而被合并在了一起,而萨万尼大鳄龟则独立出来坐稳了独立种的位置(合并之后这两个演化支系并没有作为亚种保留,所以至多只能当作同一种龟的不同种群)。这种分类方式得到了众多研究机构的采信,成为了主流体系并沿用至今。所以直到目前为止,大鳄龟属获得承认的独立种只有两个:大鳄龟(Macrochelys temminckii)和萨万尼大鳄龟(Macrochelys suwanniensis)。
真正的龟中坦克大鳄龟
▲三个演化支系的尾盾缺刻形状对比,最右为萨万尼大鳄龟

虽然这3个演化支系最终只是被分为2个独立种,但这也不意味着被合并的两个演化支系之间没有差异。这3个演化支系可能最早在上新世至早更新世之间出现了分化,如果对2014年被描述为3个不同演化支系且来源于不同流域的标本进行对比,我们确实可以发现三者在外观上存在着差异。如头部鳞状骨的凸起形状和尾盾外形的不同:萨万尼大鳄龟的鳞状骨突起相比其他两个演化支系略显圆钝的鳞状骨突起要尖锐得多(肉眼看不甚明显);萨万尼大鳄龟背甲尾盾缺刻为宽的月弧形,其他两支则为V形缺刻(其中处于中部流域一支的V形缺刻则要比处于西部流域一支的要窄而深一些)。
真正的龟中坦克大鳄龟
▲三个演化支系的鳞状骨差异,最右为萨万尼大鳄龟
真正的龟中坦克大鳄龟

真正的龟中坦克大鳄龟

真正的龟中坦克大鳄龟
▲萨万尼大鳄龟,可以很明显地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尾盾缺刻的弧形越发明显

但也正如前文所说,分布于西部和中部的两个演化支系的差别太小了,如果不通过解剖看鳞状骨突起和对两个不同产地之间活体背甲尾盾外形对比,确实很难发现这两个演化支系的差异,如果再考虑上个体差异的影响更是难上加难(即便是2014年认为这3个演化支系是独立种的研究团队也承认了这一点)。说白了,这就跟一些龟类在出现地理隔离的现象后,不同产地的种群出现外观差异和基因分化是一样的道理,例如格兰德红耳龟和密西西比河红耳龟,同属于普通彩龟红耳龟亚种,却因为地理隔离出现了不同的外观表现。
真正的龟中坦克大鳄龟

说完这么多,大鳄龟这几年分类关系的变化对我们玩家有什么关系呢?私以为,这一例子至少有助于一些玩家转变一些观念:我们在认定一个物种是否存在亚种、种群或演化支时,一定要运用谨慎的态度,基于可靠的考证、证据和逻辑分析,而非对外观的感性认知上做出是非判断。
同时这一例子也告诉我们要改变一些机械的思维方式:生物是复杂的,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一个物种中不存在亚种就代表其中不存在隐含的分化;演化的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性状差异的大小不等于基因差异的大小,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同一物种中出现了两个甚至多个外观有差异的种群它们之间就一定构成种群、亚种甚至不同物种的关系。这两种机械的思维方式都容易造成对物种的无序利用或无效保护等结果,是有害无益的两个极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