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菲特的成长经历和投资成就

(2015-07-17 05:55:08)
标签:

股票

巴菲特

格雷厄姆

伯克希尔

保险公司

分类: 巴菲特之道

1、沃伦家族背景

沃伦.巴菲特,1930830日出生于奥马哈市,是奥马哈巴菲特家族的第七代。巴菲特的爸爸——霍华德,曾是当地一名股票经纪人、银行家,后来还做过共和党的众议员。

 

2、巴菲特的成长经历

巴菲特一出生就着迷于数字。小时候,经常和小朋友背小汽车的车牌号。

巴菲特8岁那年,开始卖口香糖和汽水。他还上门卖《星期六晚邮报》和《自由》杂志。每个周末,他在当地橄榄球场卖爆米花和花生。

然而,经济萧条,父亲很快失去工作。

幸运的是,父亲很快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巴菲特.欺坎兰色卡公司,开始他的投资合伙企业。

巴菲特10岁的时候,父亲带着儿子一起去华尔街,访问高盛合伙人西德尼.温伯格。

于是,巴菲特对股票产生好奇。巴菲特经常去父亲经纪公司办公室,并负责用粉笔在黑板上抄写股票的价格行情。

不久,巴菲特将父亲书架上的所有书籍读完,有读完了当地图书馆里所有关于投资的书籍。之后,他开始画图表,试图研究数字变动规律。

当巴菲特11岁时,用卖汽水、花生和杂志的钱买了3股城市服务优先股,成交价35/股。当股票涨到40美元/股,巴菲特将其卖出。随后,城市服务优先股上涨至202美元/股,这让巴菲特学会股票投资中最为重要的一课——耐心。

1942年,巴菲特12岁,他父亲当选为国会议员,全家搬到首都华盛顿。环境的变化令巴菲特难以适应。他返回奥马哈,与爷爷和姑姑生活。

巴菲特13岁时,开始报送《华盛顿邮报》和《华盛顿时代先驱报》。

高中时,巴菲特结识了小伙伴唐.丹利。两人一起揍了25美元,买了一台翻新的弹球机,并将机器放在理发店里。

到巴菲特高中毕业时,他已经积累了9000美元的财富。

巴菲特本来不想上大学。但父亲不同意。巴菲特上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两年之后,他转学到内布拉斯加大学,一年修完14门功课。1950年毕业,当时还不到20岁。

回到奥马哈。他开始搜集各种信息、订阅刊物、重新开始画股价图表,并学习股市技术分析书籍。

直到有一天,他在奥马哈图书馆里看书,发现了刚出版的本杰明.格雷厄姆的新书《聪明的投资者》。他决定离开奥马哈前往纽约,加入了格雷厄姆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课程。巴菲特毕业时的最终成绩为A+,这是格雷厄姆职教22年以来给出的第一个A+

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巴菲特向格雷厄姆公司申请一个工作单位,因为公司优先考虑那些在华尔街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犹太裔分析师,他没有得到工作。

直到1954年,格雷厄姆给巴菲特打来电话。巴菲特毫不犹豫地加入格雷厄姆的合伙人团队。

巴菲特学到了挑选股票的理论方法。

1956年,格雷厄姆——纽曼公司解散。巴菲特回到奥马哈,开始新的投资生涯。

 

3、巴菲特合伙公司

巴菲特合伙公司起步时,有七个有限合伙人,共投资10.5万美元,巴菲特自己作为一般合伙人,出资100美元。规定:每年投资回报率在6%及以下,收益将全部归有限合伙人所有。超过6%的部分,他们获得75%,巴菲特获得25%

巴菲特对合伙人承诺:“我们的投资基于价值,而不是市场的热点。并且合伙企业“将避免永久性损失(不是短期的行情账面损失)风险降到最低。”

巴菲特合伙企业在1957-1961年中,合伙企业账面盈利251%,而同期道琼斯指数上升75%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找他管理自己的资金。随着找来的人越来越多。在1962年,巴菲特将它们重新整合为一个合伙企业。第二年,巴菲特做出人生最重要的投资之一。

20世纪60年代,联合原材料植物油公司利用小伎俩,虚报库存数量,骗取银行存款。

美国运通是这起色拉油丑闻的受害者之一,共损失5800万美元。受此影响,股价大跌超过50%

巴菲特决定去收银机的餐馆逛逛,发现人们依然使用美国运通的绿色运通卡,使用频率并未下降。他访问几家银行,得知这起财务丑闻对美国运通旅行支票的发售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回到办公室,巴菲特立即投资1300万美元买美国运通这只股票。在随后2年,美国运通股票涨到原来的3倍,巴菲特赚了2000万美元。

成立之初,巴菲特合伙企业只是投资于低估的股票和并购带来的套利机会。但在这五年,他开始购买公司的控股权——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1956年以后,格雷厄姆的思想,巴菲特的估值策略成为股市的主流。但在60年代后期,市场开始追逐高成长股票。

1966年末,合伙企业累计回报1156%,道琼斯指数同期表现上升123%

1969年,巴菲特决定解散合伙企业,他发现市场已经高度投机,值得投资的机会极度稀缺。

 

4、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公司最初成立于1889年伯克希尔棉花制造厂。40年后,公司合并了一些其他的纺织企业,成为英格兰地区的工业企业之一。1955年,伯克希尔与哈撒韦合并,公司更名为伯克希尔.哈撒韦。

不幸的是,合并之后公司命运多舛。

到了20世纪70年代,股东们开始质疑维持一个效益不佳的纺织厂是否值得?

到了80年代,巴菲特面临更现实的问题。首先,纺织业高利润的时代终结。还有来自国外的竞争者使用更便宜的劳动力,一点一点的挤压利润。其次,为了维持纺织业的竞争优势,需要不断的投入本金,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企业会面临更大的灾难。

巴菲特面临两难选择。如果他投入大量的资金维持纺织部门的竞争力,会导致伯克希尔的回报率降低。如果不追加投资,纺织部门将失去竞争力。

1985年,巴菲特关闭了纺织厂,结束了这项百年历史的业务。

5、保险业务运营

19673月,伯克希尔出资860万美元,收购奥马哈的两家保险公司:国民赔偿公司和国民火灾海上保险公司。

1967年,这两家保险公司拥有的投资组合中,包括债券1470万美元,股票720万美元。两年之后,这个投资组合增值为4200万美元。巴菲特接管伯克希尔.哈撒韦时,公司拥有一个290万美元的额投资组合。一年之后,巴菲特将其扩大到了540万美元。1967年,证券投资带来的回报是纺织部门盈利的3倍,而证券部门的净资产只有纺织部门的1/10.

多年以来,巴菲特在伯克希尔的组合中增加了一系列的保险公司。其中,最为有名的是盖可保险公司。后来,盖可公司成为伯克希尔的全资子公司。

巴菲特并未止步,于1988年斥资160亿美元收购一家再保险公司——通用再保险。、

年复一年,巴菲特继续收购保险公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