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教学反思
(2017-11-11 11:51:57)
标签:
棱柱反思 |
分类: 【数学教与学】 |
作为立体几何的第一节课,讲清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这对学生从整体结构去认识空间几何体,再深入到细节(点、线、面之间位置关系)的认识,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再者,必须明确本章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索空间图形及其性质。
本节课重点讲授好棱柱的结构特征,在初中,学生只是直观上认识了棱柱,这是一个表面上的了解,现在要做的事情是如何深入?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直观感知。给出棱柱的实物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从围成几何体的面去观察,通过概括共同特点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即: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
二是操作确认。如可以举例:过长方体的一边的截面截去它的一角,所得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在这里,着重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判定一个几何体是不是棱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概念上,即看所给的几何体是否符合棱柱的定义。此时也可通过改变棱柱放置的位置,多角度去深化认识棱柱的结构特征。
三是思辨论证。在棱柱中,平行平面可能不止一对,但能够作为棱柱底面的只有一对,即上下两个平行平面。引导学生探究:棱柱的哪些平行的面能作为底面,此时侧面是什么?哪些平行的面不能作为底面?以上通过正面例子说明,下面进行概念辨析,即: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再次确认棱柱的结构特征。
四是度量计算。这一步可以在后续的学习中进行,即三视图和直观图、表面积和体积、以及第二章点线面位置关系中继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