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垂径定理》课堂教学点评

(2014-12-26 22:04:11)
标签:

教育

垂径定理

点评

分类: 【数学教与学】

       本节课从六部分内容展开,即复习旧知、探究新知1、2、理论证明、应用知识、系统规律。首先复习前一节课有关圆的对称性的知识,说明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任意一条直径为其对称轴,有无数条对称轴。接着,结合学生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按老师的操作要求进行翻折做实验,通过实验启发学生进行猜想相关结论,并引导学生理论证明,采用两种方法证明(即: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三角形全等),得到结论后,用文字语言概括猜想的结论,再次用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叙述,最后进行定理的简单应用,且规范表达。

       整个教学过程,教学语言流畅,思路清晰,对垂径定理(即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的讲授,遵循实验观察、猜想论证、语言表达、判断应用、推广一系列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展示定理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通过三种语言(文字、图形、符号)转化,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当然,教学中,定理中“直径”指直径所在直线,也包括过圆心的线段,讲解上不够明确;给出几个例题的图形太过于整齐划一,能否考虑变化一下图形的形状(如半圆、扇形等)、或改变一下图中弦所画的位置(如上改下、左改右等),增强学生识图能力;对于垂径定理包含五部分内容:过圆心、垂直于弦、平分弦、平分弦所对的优弧、平分弦所对的劣弧;变换这五部分(其中两个作为条件,三个作为结论构成新命题)获得定理的新推论,要求较高一些,是否可考虑下一课时再推广。总之,一堂定理教学课,展现更多的是定理获取的过程,而不是定理的直接应用,增加学生对定理的感悟,这是一种很不错的做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