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运用注意规律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

(2014-12-23 23:13:40)
标签:

育儿

积极心态

积极心理品质

健康

分类: 论文案例

如何运用注意规律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

鲤城区实验小学 苏月香

摘要:注意是意识状态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而且更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在课堂上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教师可通过探寻和实践注意规律的运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

关键词:学生,注意力,课堂,策略

 

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有选择的集中,是一切心理过程的开端并贯穿心理活动始终,是一切实际活动的必要前提和向导。它伴随着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识活动而生,又维持这些活动继续进行。据调查表明,学习障碍的学生中,至少有30%-60%伴随有注意力障碍。可见注意力对学习的影响是非常直接和严重的。因此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它不仅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而且更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尤其对正处于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关键期的小学生。那么,低年级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是怎样的?作为教师,我们又如何寻求一条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的途径呢?

一、低年级小学生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小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即所谓的上课不专心,这是在小学生课堂上十分普遍的现象,也是导致教师上课实效性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分析认为,目前课堂教学中低年级小学生注意力存在的问题有如下种种表现:

1、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表现为常随便说话、做小动作;有的上课看似认真,实际上心已飞出教室。老师叫他回答问题,他才如梦初醒;有的学生做作业、看书总是静不下心来;还有的学生做功课时,总要弄一些“玩”的小插曲,作业漫不经心,边做边玩,结果作业时间长,差错不少。

2、注意力不够稳定。表现为:活泼好动、坐不住、安静不下来。比如许多一二年级小学生在课堂上“很忙”,一会玩橡皮,一会削铅笔,一会看看窗外的小鸟和天空,要不就去招惹周围的同学,一刻也不清闲。课堂上稍有风吹草动,就很容易分神。

上述这两种现象就笔者所在班级的调查结果分析如下:我班共有学生56人,其中上课注意力能基本保持的有7人,占班级总数的12.5%。思想要间或的、开小差的有22人,占班级39.3%;基础一般,上课思想经常走神,有时看着某一处发呆。有时要说话做小动作的有24人,占班级的42.9%;属于基础及智力问题的3名占班级5.4%。从上述调查分析来看,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成绩的占班级82.2%。这一数据表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所带来的负面作用是很大的。那么,我们如何利用自己的专业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呢?

二、运用注意规律的注意力培养策略

1、运用有意注意规律培养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的策略 

有意注意则是有预期目的,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服从与当前目地任务的注意,有意注意是人类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人类特有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高级发展形式。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用一定的意志努力去注意。

(1)问题引导调控策略。“问题引导”是指在教学中,教师依据课标及教材,精心设计问题,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知识的联系,精心设疑,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我校一数学老师在上“圆的认识”-课时,为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思考力,先提问“同学们,你们见到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学生们齐答:“圆形的。”后老师紧接着追问“为什么车轮是圆形的呢?”这个问题真够新鲜的,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一下子就激发了出来。学生们互相议论着,争辩着:“老师,如果车轮不是圆形的,那就有可能走不快。”“车轮不是圆形的,是正方形或是三角形的就会走起来上下颠簸不停的,车子就会走不稳的。”老师再问:“圆形车轮为什么会转的很稳呢?”学生们面面相觑。对他们来讲,这个问题确实有些难。老师抓住这个机会,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你们能不能根据实际的车轮想一想它的奥秘呢?”听到老师的话,学生们马上动起手来。有的拿起小车轮(提前准备好的)左右观察,用尺子和手比划着、思考着,有的拿着绳或尺子量起来,有的则在翻课本,企图从教材中找到答案……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实践操作,引导学生深思,使学生在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学生为了在一瞬间准确地了解信息,必须集中注意力,加快思维活动,迅速处理信息并作出判断。因此,在新课开始时,不失时机地运用质疑,可使学生养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习惯,并能有效地训练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

(2)竞争激励导引策略。教学竞争激励机制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激发鼓励学生的方式。课堂教学中有效地使用竞争激励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一般都好胜心强,喜欢表现自己,特别是在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他们觉得反正没轮到自己回答,就会开始做小动作,注意力开始分散,这样会影响听课的效果。教学中,笔者最常采用的一种屡试不爽的竞争方法是在黑板上列出组别,然后在课上抓住每一个机会对学生进行加分和减分,每次加分或者减分的分值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调整,如果有学生有进步,可以进行单人奖励,如果小组内有调皮的或者注意力分散的,就进行减分(原则上是还是以加分为主)。当孩子看到那一分分的积累时,注意力更集中了。

(3)创设情景吸引策略。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具体场景,以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材料,不同的授课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情境创设方法,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活泼、有趣,让学生长时间保持注意的同时而不感到疲惫。在语文教学中,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我先放了一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让学生听。这时,学生个个精神振奋,神情专注地欣赏歌曲。上节课学习的疲劳,顿时烟消云散。接着,我把事先录制好的配乐朗读课文的录音,放给学生听。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老师朗读课文。这节课,这生精力特别集中,既学习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学得很轻松。

2、运用无意注意规律培养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的策略 

所谓“无意注意”是指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没有预期目的,是人们不由自主的对那些强烈的、新颖的和感兴趣的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小学生年龄小,情绪易兴奋,而小学生情绪一激动,注意力就会偏离教学轨道而影响教学质量,这时候无意注意起主要作用,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保持学生的无意注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技巧对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讲课时要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需避免平淡、呆板;其次,教师讲课时音量要保持适中,声音太大容易造成学生听觉疲劳,声音太小则无法使所有学生听到;再次,对重点的内容要在音量、音调上突出,在必要时重复;最后,讲课时教师应伴以适当的手势、表情,避免单调枯燥的讲述,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

多样化的活动也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对小学生来说,游戏是小学生很喜爱的活动。它能激发学生兴趣,在游戏中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动手实验、集体讨论、游戏活动等多种形式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有一次上语文课,已经是下午最后一节了,孩子们已经疲惫不堪了,我也饥肠辘辘。我忽然想到一个小游戏,在黑板中间画了一个感叹号,一分钟内眼睛必须仅仅盯住这个符号,如果谁在老师宣布结束前走神看别处或做别的事情,这个同学就算闯关失败。游戏开始了,孩子们一个个正襟危坐,大气都不敢出。人心涣散的一堂课因为一个一分钟的小游戏,注意力很快被凝聚到老师身上来。

总之,我们需要认识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用不同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通过适当的指导和必要的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深入地细致地观察和思考,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丰富的学习体验,获得更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张曼华, 刘卿,杨凤池.注意力品质研究现况[J]. 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2).

高志坚,李继宏.论小学生注意及班主任管理策略[J]. 才智,2008,(24).

沈肖敏.初中学习困难学生和学习胜任学生注意力品质的调查与对比研究[J].德清二中,2005,(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