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盈手传古韵童心巧思承传统
(2025-06-03 16:17:03)制作粽篮
活动伊始,老师通过绘本故事、动画短片向孩子们讲述了端午节的由来,从屈原的爱国情怀到挂艾草、包粽子、赛龙舟等习俗,让抽象的传统文化变得生动可感。
制作纸黏土粽子
“原来粽叶是端午节的‘小信封’,里面包着古人的智慧和祝福呀!”在手工环节,孩子们化身“小小手艺人”,先用彩色卡纸折叠出立体篮身,再用绿色卡纸画出舒展的粽叶纹路,小心翼翼地贴在篮底,仿佛为篮子铺上了天然的“防潮垫”。最有趣的当属“粘土粽子”制作——他们揉、捏、搓、压,将红、白、绿等色彩的粘土变成了一个个圆滚滚的“粽子”,有的给“粽子”添上果酱,有的为“粽尖”点缀芝麻,甚至有孩子悄悄说:“我做的是咸蛋黄肉粽,要送给奶奶!”稚嫩的话语里,藏着对传统美食的理解与情感联结。
作品展示
“为什么要用篮子装粽子呀?”“因为古人会把粽子投到江里,现在我们用篮子装,是纪念和分享!”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边制作边讨论,老师则适时引导:“粽叶是大自然的馈赠,篮子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粽子里包着的不仅是糯米,还有中国人对团圆和安康的期盼。”当一个个充满童趣的“粽篮”摆满展示台时,孩子们争相介绍自己的作品:“我的粽子有三层,代表爷爷、爸爸和我,我们全家一起过端午!”童言稚语中,传统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符号,而是化作了可触摸、可表达的生活记忆。这次活动不仅是手工活动,更是一场文化启蒙,通过“观察—模仿—创造”的过程,孩子们在动手时调动了视觉、触觉和想象力,更在交流中理解了节日背后的情感内涵。
当端午节的粽香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交织,教室里洋溢着温暖的文化气息。小小的卡纸篮、粘土粽,承载的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近与热爱,更是将文化基因深植童心的美好尝试,让端午节所蕴含的家国情怀、民俗风情如春雨般浸润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