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均线系统的盈亏分布测试报告

标签:
股票 |
分类: 期货交易 |
随着近年越来越多的交易者运用高阶数学为基础设计交易模型以来传统的技术正在慢慢沦落为投机世界的鸡肋,其中包括上世纪“不可一世”的均线系统,号称几条线走天下的博傻型投机时代早已过去,有人说长期均线系统表现良好,近年不尽人意因为市场的趋势机会逐渐减少,过几年就会回复正常,本人对这种说法保留意见,因为这不是由市场决定的,而是由均线系统本身的特质决定的,在众多交易策略中均线一类的指标型系统本身就具有偏移性大,离散度高的特点,例如很多人追求30%-40%胜率和3:1盈亏比的策略,其实这样的策略实盘大多只能保持20-25%左右的胜率而盈亏比下降到2.2-2.5左右,这是正常的系统推进效率,但对于离散度高的系统正常的推进效率就很难保持盈利了。
针对双均线系统测试过许多周期和品种,下面挑RU的5分钟周期做例子
测试期间:2006-2014
原始样本数:385232(已对主力合约全部标准化)
周期:5分钟
系统:双均线系统(一直在市)
系统规则:13均线上穿50均线的第二条BAR线开盘买入,下穿同理,一直在市,止损或止盈的同时反手
备注:1)对主力合约进行标准化处理,暂不考虑换仓问题
先看基本资料2006-2014:
SUM | 39490 |
SUM% | 96.73116% |
AVE | 0.04328% |
STE | 2.249338 |
STE(STE) | 51.97158 |
回撤% | -78.7413% |
回撤持续 | 846 |
次数 | 2235 |
夏普 | 0.019241 |
MAR | 1.228468 |
每年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
SUM% | -0.25% | 48.55% | -3.28% | -2.03% | 35.85% | 30.21% | -18.45% | 10.32% | -4.19% |
回撤% | -32.74% | -22.91% | -64.11% | -66.14% | -78.74% | -33.08% | -37.51% | -43.86% | -36.49% |
分析:
1)按一手算(根据现在的合约情况)总盈利是RMB394900,换成百分比是96.7%,(由于需要对多品种测试,每票盈亏全部用百分比)
2) 规则占用系统的自由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如此庞大的交易样本下没有任何过度拟合的可能
3)盈利极度不稳地,回撤很大,排除了数据偏差,前视偏差,优化矛盾等基本问题
4)系统平均盈利极低,算上手续费及滑点这是一个明显亏损的系统
5)夏普比率及MAR都在显示这是一个期望值接近0的游戏
浅层分析完成进入下面的初步分析
http://s16/mw690/005uQhfvgy6QVE6pj9t6f&690
初步分析如下:
1)极差非常大
2)标准化后的标准差在排除表中的几个异常数据仍然只有一年低于100,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了不同品种不同策略之间的对比,一般10以下比较正常
3)AAD(标准偏差)也很大
4)去50%平均值为负数(这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5)ASM大得离谱,这个指标非常敏感,涉及平均值,标准差及众数的一些运算,对数据的偏移度和离散度比较敏感
6)置信度的分析也证明了以上观点
7)平均值及众数周围一个标准差空间的集中度比较高
结论:由于样本数足够,此系统在分布来说还是比较密集的,是一个分布比较均匀的偏移性很大的系统,就像赛车的漂移一样,这个样本的分布在坐标轴严重偏向左方,所以才会出现中位数,平均值,众数之间的差异这么大,但分布本身的离散度并不高,下面看分布图:
http://s16/mw690/005uQhfvgy6QVFbyepF2f&690
结论:
分布是个比较严谨的回测,如此巨大的样本分布分析可以找出很多系统的属性,
此策略完成初步分析就已经结束了,因为没有任何优化的空间,这样的小周期双均线系统基本上是一个负期望值的系统,怎么优化都只能将分布两头的变异性缩小,因为系统本身的平衡区间在0轴左边,任何优化都是不可能将整个分布向右移动的,除非过度拟合或换其他策略
其他周期,品种显示的特性类似,五十步笑百步,在不过度损失自由度的情况下单靠2条均线在足够多的样本前提下是很难获利的策略。
从这点上看海龟法则的失效是乎是一个早已注定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