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设计目标
我希望有一个包能覆盖日常生活的绝大多数需求,只有在严肃户外的时候,才换专业背包。
它要满足下列场景的装载需求:
- EDC
- 上班
- 工作外的日常生活外出
- 一个月以内的出差
- 休闲户外
除此之外,我还希望:
- 能把繁杂的随身物品整理得井井有条,不用翻找。
- 尽可能方便取出、放回高频使用的物品。
- 自重控制在 2kg 以内。只携带大约 10L 以内日常用品时,薄到坐进车里不用脱下来也能接受
- 能临时充当 20~30L 的背包。背负在全重 10kg 左右时仍然舒适。
- 外形尽可能不要引人注目
要装什么?
http://ww4/large/005uNy2ejw1faw33l6h4oj31jk0pmk5w.jpg
上图大体上就是日常带的东西。混进了一些临时带的,忘记拿掉了,因为太懒就没有重新拍。
医疗包
- PVC 检查手套
- 各种敷料、创可贴
- 弹性绷带
- 国产以色列绷带
- 止血带
- 止血粉
- 三联抗生素
- 烧伤涂料
- 各种消毒用的擦片和棉签
- 万金油
- 阿斯匹林
- 人工呼吸面罩
- 医用胶带
- 急救毯
其它EDC
- 全年携带一副 PIG 手套
- 低温时多带一副剪了手指的迪卡侬针织手套
- 一板 Leatherman Bit Kit
- Leatherman 延长杆
- 若干打包带
- 手电
- 备用渔夫之宝一包
- 在某些地区,备用口罩一个
- 牙线若干
上班带的东西
- 笔记本一台
- 电源
- 各种数据线、转接头
短途出差带的东西
- 换洗内衣裤、袜子
- 也许有剃须刀旅行盒
- 也许还有剃须刀电源
- 更多的备用渔夫之宝
- 在某些目标地区,还有更多的备用口罩
- 也许还有为目标地区的气候准备的更多衣物
休闲户外带的东西
- 也许有
marmot 超薄冲锋衣裤一套 - 也许有对讲机
- 也许有水袋
- 也许有一个轻水壶
- 也许有带饭盒的军用水壶
- 也许有 Leatherman Signal
- 也许有路餐
举几个「意外装载需求」的例子?
- 某一天一群猪朋狗友去一个朋友家里看球,主人说家里酒不够了,我们对酒又不太将就,所以我背了十来听 500ml 的啤酒和一瓶
750ml 的伏特加。
- 和姑娘去超市,离开停车场的时候想着「拿一包三文鱼就走」,回停车场的路上手里拎满东西之外包里也装满了。
- 「诶?你背了包,帮我装一下这个~」
不去考虑的事情
- 往「战术」这个词身上赖
- 讨好任何人的审美,包括我自己
概览
大体上没装东西的状态:
http://ww3/large/005uNy2ejw1faw34r5fjjj315i1jk7re.jpg
塞了八九成满的状态:
http://ww3/large/005uNy2ejw1faw36wlpzuj315z1jkh9j.jpg
下面是一张过期的设计图,上面的网袋被抛弃了
http://ww2/large/005uNy2ejw1faw37fh21gj30dg0jcq5d.jpg
用这张图是想说明包的主体分成三层,从远离背负者到贴近背负者,分别是:
- 主仓
- 工具仓
- 笔记本 / 水袋仓
另外,主仓外面还有一个兜,太阳雪管这东西叫外挂。
外挂
用来对付「突然有个大家伙要背」的情况,例如:
http://ww1/large/005uNy2ejw1faw3baarf7j31a01jkty4.jpg
(上图拍摄于拿到 GP 2.2 的那一天。图中 CB 色的包是 Snow Trooper, a.k.a. GP 1.0)
或者特别长的东西:
http://ww3/large/005uNy2ejw1faw3bj1xjjj315o1jk7p2.jpg
(上图中的儿童玩具只是一个塑料壳,里面是空心的,什么机构都没有,扳机都不能动)
外挂边上有个日字扣,使得松开压缩带打开主仓或者工具仓的时候,夹层里的东西也不会掉出来:
http://ww4/large/005uNy2ejw1faw3c7z5yfj312h1jk7pk.jpg
这么做的代价是调整外挂夹层的容量稍微有点烦。但因为夹层里日常携带的东西是确定的(一个背包防雨罩),不需要经常调整,取舍之后就这样了。
其实可以通过扣具来让压缩带可以释放和锁住,固定的方便和调节的方便应该可以兼得。
外挂上的魔术贴区域 高 14cm, 宽 20cm
主仓
http://ww2/large/005uNy2ejw1faw3i5awk4j314f1jke2y.jpg
如上图,拉链可以拉开主仓的大半。
内侧是魔术贴毛面,外侧有两个拉链封口的夹层。
主仓高约 50cm, 宽约 28cm,
主仓没装东西的时候,把压缩带抽到最紧,厚度如下图:
http://ww2/large/005uNy2ejw1faw3k4gaacj31kw2d4e81.jpg
(拍照质量见谅。以后也没有改进的打算)
这个厚度使得我背着坐在 Focus ST
的桶型驾驶座无不适;在上下班高峰期的上地-回龙观地铁体验了两周,在人堆里也没有感到背上有个赘物。相比之下,Snow
工具仓
http://ww1/large/005uNy2ejw1faw3lvcihkj315o1jkx32.jpg
两边的拉链几乎可以拉到底部。
工具仓高
黑色的部分是毛面。可以自由搭配各种附件,如下图:
http://ww4/large/005uNy2ejw1faw3mhn0ukj315o1jknl6.jpg
这个设计参考了 Vertx Commuter 和 Gamut, 还有 LEAF
后面各个夹层尺寸如下:
http://ww4/large/005uNy2ejw1faw3mplbx1j30bv0jatad.jpg
前面各个夹层尺寸如下:
http://ww4/large/005uNy2ejw1faw3mx8i3sj30ba0i4wg1.jpg
工具仓左右两侧各有一道大约 20cm 长的侧拉链,可以在背负状态下拉开拿里面的东西,如下图:
http://ww4/large/005uNy2ejw1faw3n5geg5j30xb0vc47w.jpg
这两道侧拉链的底端距离工具仓底部还有几厘米,稍微增加里面的小东西掉出来的难度。
为了方便操作,右侧的侧拉链有特别大的拉头。
通过这两个开口,我的手套、手电都可以随时拿出来、放回去。拉链的尺寸甚至足够卡片机、Kindle、iPad mini. (但是我自己外出不会带这些东西,手机就够了)
这个设计参考了 Gregory Contour.
毛面下面有个夹层,两端是通的,手可以从一边侧拉链进去,另一边侧拉链出来,如下图:
http://ww4/large/005uNy2ejw1faw3ng76gcj315o0v9k3i.jpg
这个夹层可以放一些薄的东西,比如各种敷料或者一把数据线。
在不松开压缩带的情况下,拉开工具仓拉链顶端,可以访问到最高的两个拉链夹层,如下图:
http://ww4/large/005uNy2ejw1faw3o4uvipj31bt1jk1kx.jpg
如图粘在高位的收纳带上捆的东西,也可以不用解压缩带就拿到了。
笔记本 / 水袋仓
http://ww3/large/005uNy2ejw1faw3oietkxj30tb0xcqdd.jpg
上图的本子 13 寸,但这个仓可以放 15 寸本子。高 52cm, 宽 28cm, 厚约 2.5 ~ 3cm
电脑仓里还有一个小夹层,在上图中仓内拉链的位置,深约 20cm. 这个夹层最难被偷,设计意图是放贵重物品。但到头来我却只放了牙线和一些个人物品。
仓内有一个兀型织带来固定电脑。现在我觉得这个设计是失败的。压根没必要。反而稍微增加了拿电脑出来的时候的麻烦。我正在考虑自己剪掉这个织带。
仓内有挂水袋的织带,如下图:
http://ww3/large/005uNy2ejw1faw3ppxzf2j30rs0kuwmh.jpg
水管出口在侧面,两边都有,如下图:
http://ww2/large/005uNy2ejw1faw3qbrjs1j30ku0rs10j.jpg
贴背的夹层里有一块可以取出来的泡沫板,缝死的塑料版上有可以取出来的一根铝条,如下图:
http://ww2/large/005uNy2ejw1faw3rvd7c7j315o0v9tql.jpg
平常其实可以取掉泡沫板和铝条。铝条拿出来放进去并不顺畅,建议是只取泡沫板。
下图左是缝死在包上的塑料版,右是可以拿出来的泡沫板,太阳雪供图。
http://ww4/large/005uNy2ejw1faw3s3mjbgj30xc0p0q80.jpg
背负系统
http://ww3/large/005uNy2ejw1faw3t1kn6zj30x215ok5f.jpg
背负大体上是按神秘农场来的。
多了两个把手用来把背包当盾牌举起来。
肩带上有 2x3
http://ww2/large/005uNy2ejw1faw3u6jxczj318j1jkh91.jpg
下图是仿农场的
http://ww2/large/005uNy2ejw1faw3u9v7hdj30xc0u8142.jpg
重心带的扣具有点小问题,导致重心带会松开,我自己加了个扣具解决了,如下图:
http://ww3/large/005uNy2ejw1faw3vie43hj30bc0g40v0.jpg
下图是右侧腰封的水壶套和口袋,口袋里露出的是 iPhone 5s
http://ww2/large/005uNy2ejw1faw3vx6codj31jk15onmo.jpg
腰封的口袋用了立体剪裁,捆紧在腰上的时候也不会绷紧导致容量变小。
下图左侧腰封上有 2x2 MOLLE 织带,主要意图是固定杂物袋或者对讲机套。
http://ww1/large/005uNy2ejw1faw3xb66wuj30p00xcwnr.jpg
因为腰封上东西多,所以无法调节到适应比较小的腰围。我腰围 80, 基本上抽到最紧了,再小就没戏了。
面料、尺寸、重量
主要面料是某种韩国产的无名 210D 抗撕裂尼龙,反面拒水涂层,但不是防水。太阳雪去面料市场淘的。我拿到样品之后用刀子和指甲锉操了一会儿,留下了印子,没破。
包底部黑色的是 500D Cordura. Cordura 是个认证,国内都有厂子在做,所以我就不说啥「原厂」了。但是国内起订量要求太高,太阳雪还是跑国外买了。
带背负内的铝条和泡沫板,自重约 1.7kg. 去掉铝条和泡沫板,自重约 1.5kg, 这个重量未必准确,但我手里没称,就算有也懒得再称一次。
包高
设计思路
首先回顾一下需求:
- 强收纳
- 方便拿取
- 日常轻薄
- 要有中型负重能力
为了满足个人对「井井有条」的追求,工具仓里大面积地用魔术贴搭配各种收纳带。这样无论要带什么物品,总能整理好。
为了方便拿取,工具仓两侧开了侧拉链,两侧腰封口袋、右侧腰封的多功能水壶套、左侧腰封和两肩的 MOLLE
附包,都是不用脱下背包就能用的。
要在装了 30L 的时候和 10L
的时候都有好的背负感受,一方面要用中型包的背负,一方面要控制重心。我把比较常用的物品集中到贴背的工具仓和笔记本仓,并且让这两个仓又高又薄,尽量把容积在垂直方向上延展。负载变化最大的主仓做到了最外面,并且内侧有毛面,可以用收纳带把重物固定在内侧。
做了这么多,包一定轻不了。2kg 是妥协之后的底线。太阳雪没有 Lii 那么好的面料渠道,这个 210D
无名尼龙是太阳雪能找到的强度和重量平衡得最好的材料了。
使用感受
已经背了一个半月,主要感受如下:
- 薄,不再觉得背后有个累赘
- 比 GP1
轻了不少,日常通勤的时候已经几乎没有觉得背上有个包了 - 在需要经常戴手套、脱手套的北方活动,工具仓侧面的开口真 TM 方便
特别要提的是太阳雪复刻的农场背负。我随包带的东西比较多,加上电脑和电源之后全重四五公斤的样子,拎手上已经感觉比较重,上身之后就没感觉了。
拿到包以后一直在出差,还没尝试背 10kg 以上的负载长时间活动。拿到包当晚,实验性地背过 10kg 出头,收紧腰封、调节重心带之后重量依然集中在胯上。走了半小时,无不适。
后记
下面的几个包在 10 ~ 25L 日常通勤这个场景上,已经做得很优秀:
- Vertx Commuter
http://www.junpin360.com/html/2014-05-08/3180.html
- Vertx Gamut
http://www.junpin360.com/html/2014-07-15/3390.html - HELIKON-TEX DIRECT ACTION GHOST http://www.junpin360.com/html/2014-07-29/3432.html
- TAD FAST
- Osprey Manta
- First Spear Exigent Circumstance Pack /
C2 36H ERT - MSM Adapt Pack
促使我决心投入大量时间针对自己的偏好做订制的原因是这些选项:
- 足够轻便的,无法应对意外出现的负载。如 MSM Adapt Pack
- 有足够负载能力的,在大多数的使用时间里它都太重、太厚。如 Rush 72, Vertx
Gamut - 「可以不脱背包就很方便地拿放一些东西」这一点,只有 Commuter 和 Adapt 这两个单肩包通过「可以拉到身前来」做到了。而这俩包都没有应对临时大负载的能力。
我的第一个通勤包 Hardbone, 第二个是
第三个是苏马的剑鱼,单肩包拉到胸前来拿东西真是非常方便,但是背负感受很糟糕,带个电脑就会觉得勒着胸。
拿到剑鱼不久,我就知道了太阳雪,走上了订制的不归路。
首先是稍微改了下 EI Yote 的内部分隔满足我的需要。很快发现容量太小不够用。
一整年之后,我和太阳雪做出了 Snow Trooper (a.k.a. GP 1), 背负、容量满足了要求,收纳整理接近了要求,但是我想要更轻、更薄、更方便、细节做得更好、军事风格更稀薄。
又过了一整年,这一整年里我们找面料、等面料、再找面料、讨论设计、推翻设计,我们做了 GP 2.0. 2.0 和 2.2 的区别是没有主仓,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独立的卷口封口的大口袋。用了一周之后,我认为卷口大口袋这个点子是失败的,用起来比拉链麻烦多了,就送给了朋友。
又过了一个多月还是俩月,我们做出了这个 GP 2.2. 截至目前,虽然还有一些小瑕疵,但所有的设计目标都已经达到了。如果太阳雪能弄到好一个层次的面料,如果我能设计出更好的收纳整理机制,我们应该会再试试看能做出多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