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解密中国青花瓷青料之石子青篇

标签:
军事 |
分类: 瓷器 |
寻味美丽的青花瓷,青料,是必修的基本功。
石子青,又称无名子,或称石膏、石青。产于江西高安、宜丰和上高等地。《瑞州府志》记载:“上高县天则岗有无名子,景德镇用以绘画瓷器。”石子青含三氧化二铁5.38%、氧化锰29.87%及氧化钴4.15%。一般呈色蓝中带灰而清雅,个别明丽浓艳。 景德镇明清二代民窑普遍采用石子青烧造青花瓷。
《江西省大志》有“(官窑)回青行,石子青废”的记载,可知景德镇官窑青花瓷器使用回青之前使用“石子
青”料烧造制。笔者以为,此“石子青”可能指的是“平等青”。故笔者以为文献记载的石子青应该包括平等青和石子青这两种青料。,所以我们读古籍时须辨识,不能人云亦云,否则就以讹传讹了。
正德后期、嘉靖、隆庆、万历早中期官窑则用石子青与回青调和使用。石子青单独使用时,青花发色灰暗甚至发黑。若与回青配比使用,则相得益彰,青花色调纯正浓艳,微泛紫红。当然,石子青多了则色沉不亮。万历后期进口回青料告罄,官窑改用浙料。天启、崇祯民窑则使用石子青。青花王子张浦生认为,顺治时期的青花瓷不少是用石子青烧造的。康熙前期主要以石子青为主(中期用珠明料),后期仍有用石子青。明代民窑与官窑不同:官窑用料上乘,凭借肉眼能够明确指出某件瓷器用的青料是什么料,故张浦生先生说,“官窑看青料鉴别”。明代早期用苏麻离青,中期用平等青,晚期先后用回青、浙料;而民窑虽然除明代中期以外,一直都在使用石子青,但多数情况下或混合苏青、或混合回青、或混合浙料使用。因此,除了明代中期以外,在大多数情形下,我们仅凭肉眼是不能明确指出某件瓷器用的是石子青。
青花瓷它的成功烧制,奠定了景德镇瓷业中心的地位,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瓷器釉色主要仿玉、类银和似冰的局面。从此,在中国的瓷器百花园中只有“青花三千宠爱在一身,六宫粉黛无颜色”
,而石子青烧造青花瓷几乎贯穿明清二代,可谓功莫大焉 。
说到石子青,我们还的说说明代民窑青花瓷。明代民窑不同于明代官窑。官窑青花瓷器,早期用苏麻离青,中期用平等青(又名“陂塘青”),晚期用回青、浙料;而民窑则用料复杂,虽然明代一直都在使用石子青(即土青),但除明代中期使用纯正平等青以外,多数情况下是石子青混合其它青料使用。或混合苏青、或混合回青、或混合浙料,等等。因此,除明代中期以外,在大多数情形下,我们仅凭肉眼很难明确指出某件瓷器用的是什么青料。
而且,青花色调还受胎质、釉层及入窑烧制时的火候(窑温)等诸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因此,同一种青料,以肉眼来看,发色不一样的,有可能是同一种青料所致;而相同或相似的青花发色,有可能是由不同的青料造成的。只有在胎质细腻、釉面厚薄适宜、窑温适中的条件下,一种青料才会呈现出理想的、典型的发色;也只有在面对典型发色的青花瓷(标本)时,我们才能仅凭肉眼(而不依靠仪器测定方式)判断瓷器(标本)青料的品种。然而,用料纯正、发色典型的青花瓷(标本)比较罕见。
前一篇:青花瓷的图案装饰及颜料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