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
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 。清乾隆帝尤喜赏宋代哥窑,尝欣然作诗赞云:
“ 铁足圆腰冰裂纹,宣成踵此夫华纷。
一个国宝级南宋哥窑米黄釉弦纹贯耳
瓶,后人总结宋官窑三大特征:“紫口铁足”,即器物口呈紫色,底足呈黑褐色;“粉青釉色”,即胎薄釉厚,釉层丰富,给人以“雨过天晴”的美感;“文武饰片”,即器物表面呈现形如冰裂、蟹爪、梅花、蜘蛛网等的金丝、银丝和铁丝纹线。器型规整,做工精美,经典紫口铁足,金丝铁线哥纹精致细腻,釉色美润如玉,珍稀古朴,老气十足,千年蛤蜊宝光耀眼夺目,乃极为珍罕之北宋哥窑珍品,小惜口部有伤,千年潜藏,难免小恙,却也平添了几分古朴沧桑,珍稀古美,弥足珍贵,极具观赏、研究与收藏价值。
看这个标准宋朝官窑贯耳瓶的图片:
http://www.decangwang.com/bbs/attached/image/20140802/20140802160870507050.jpg
南宋哥窑鳝血米黄釉弦纹贯耳瓶,上口长径9cm、上口宽径7.5cm、下口长径9.5cm、下口宽径8cm、高24cm。(刘进武收藏)
http://www.decangwang.com/bbs/attached/image/20140802/20140802160830593059.jpg
鳝血为上,鳝血金丝开片最珍贵,铁足为南宋哥窑特征。
http://www.decangwang.com/bbs/attached/image/20140802/20140802161043344334.jpg
紫口为南宋官窑特征
http://www.decangwang.com/bbs/attached/image/20140802/20140802161162246224.jpg
南宋哥窑鳝血米黄釉气泡在平面,放大60倍看鳝血进入釉里这是最重要鉴定根据(微观图片痕迹标本)
痕迹鉴定:
只要是宏观上在釉面看到了冰裂式的“金丝铁线”, 鳝血为上,鳝血金丝开片最珍贵,蜘蛛网等的金丝,银丝和铁丝纹线,叫金丝铁丝,就排除了仿造的可能性;宏观上紫口铁足特征,就排除了仿造的可能性。在加上微观上放大60倍气泡痕迹变化,对后仿者来说,还有一个跨不过避不开的面釉和胎骨之间配方上的门坎,而“金丝铁线”形成过程中的那种象光学仪器一般精密的釉药配方,以及各个要素组成。这种南宋官窑釉和胎骨之间就象钟表齿轮或精密流水线一样准确无误的组合,在没有主要原料的情况下,是无法再现的,是任何高科技也无法模仿制造出来的,这样鉴定方法最科学简单了。
参考资料:
程庸的《官窑美人》,一部3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里,本书讲述了一个曲折好看的故事:李茗沁出身古玩世家,一直梦想着能恢复先辈的风光。他初试身手,竟然买到了价值不可估量的国宝级古董——宋朝官窑贯耳瓶,然而平静的生活从此被打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