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工作地点不在案发现场,他只守着电脑,这样的刑警队“程序猿”也能当破案能手?
答案是肯定的。
9月21日,西安刑警王悦,夺得了全国公安网络科技比武冠军判工作,他每天面对海量的刑侦信息(犯罪嫌疑人、相关的物证、犯罪痕迹…),1989年出生的王悦,2011年加入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局三处五大队,主要负责刑侦信息研判工作,他每天面对海量的刑侦信息(犯罪嫌疑人、相关的物证、犯罪痕迹…),对此进行分析、研判,形成可操作性的指令,指导业务大队进行打击。
7月28日凌晨2时25分发生的一起案件是王悦所属团队工作的集中体现,当时幸福中路中段发生一起纵火案。一辆放在路边的20路公交车被焚毁。深更半夜,没有目击证人,民警调取街头监控视频,发现公交车的火是被人点着的,但视频效果不理想,只有一个模糊的身影。这样一个破案条件很差的案子,却通过全息作战平台,确定已身在宁夏的康某有重大嫌疑,从发案到抓获不到10个小时。
全国公安网络科技比武其实就是在“模拟破案”。选手要通过对仅有的线索分析,结合数据库串并、研判,挖掘更多的破案信息,直到找到“真凶”。全部分析过程,都要写在答题纸上,前后证据推理的依据和逻辑关系,是最后得分的关键。
“以前破案跑断腿,现在破案靠科技。”
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局三处副处长马志云亲历了近年来刑侦方向的重大变化,他详细地介绍了全息作战平台的情况,通俗说,这个平台是西安刑侦的信息“大脑”,王悦是“大脑”中一个“小蜜蜂”。王悦每日工作就是在大脑里“练功“,一整套严格规范的分析研判步骤是他的”武林秘籍“,已经破获121起案件、抓获97名犯罪嫌疑人、下发43条研判指令就是王悦从“学徒”走向“专家”的升级之路。
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局三处五大队大队长徐彬坦言,在整体刑侦科技水平上,西安起步晚、底子薄,但是现在以全息作战平台为核心的顶层设计升级后,信息加工研判这个环节在指导实战中的作用很明显,因为专业和勤奋,王悦恰恰是这个环节的出类拔萃者,拿到全国比拼就比较有优势了。
刑警的“程序猿”不是一天炼成的
王悦在演示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手快、眼快,快捷键操作和模块的调整熟背于心,演示屏幕上的节奏也就像事先准备好的视频一样,流畅无卡顿,这个小伙子平日对平台的熟练程度可想而知。
“他就爱钻研,工作完成了还要自己主动寻找案例分析,电脑人脑结合就是这样磨练出来的。“徐彬这样评价王悦。
王悦正在自建街面侵财类案件数据库,近几日所发生的抢夺、扒窃等案件情况都被记录在案。目前一共有全国几十个公安数据平台支撑起全息作战平台的日常信息流转,即便如此,王悦仍然将每日重点案件记录成册,形成自己的数据库,方便查询分析。在这个不断成长的数据库里,全市街面侵财犯罪的相似点、共同点以及新特点,慢慢被勾勒出来,未来的打击和防范自然就有的放矢了。
全息作战平台的团队,是王悦最大的后盾。这些年轻刑警们都和王悦一样,有着专业的科班出身,高超的电脑操作技术,以及迅捷的人机结合本领。在全新理念的大框架下,他们和海量信息的流转、加工组成实战单位破案的“战略大脑“。而在他们背后,还有全市刑侦系统以驾车劫持、摩抢入室盗窃、涉车盗抢、街头诈骗等类案侦查分类的专业队伍、基层刑警队和便衣队,24小时全力以赴地针对研判指令进行犯罪打击。
作为刑警队里的“程序猿”,长时间的人机结合,让王悦的眼睛、颈椎都成了这个89年刑警的脆弱部位。但王悦说,他很快乐,如同福尔摩斯一般的抽丝破茧、找到规律、抓获凶手,这种成就感和老一辈刑警是一样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