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一八身边事儿】最近出行你还选择飞机吗?

(2014-08-06 10:47:03)
标签:

飞机

马航

失踪谜团

飞行恐惧症

西瓜开门

杂谈

分类: 心理文库

【八一八身边事儿】最近出行你还选择飞机吗?

新闻事件:

4个月前发生的马航MH370失踪谜团尚未解开之际,2014717日,马航MH17被击落的消息迅速震惊全世界。。接踵而至的因乘坐飞机而不幸丧命的消息使更多人罹患或加重了“飞行恐惧症”。

众所周知,乘飞机是最安全的出行方式,事故率最低,但其“不出则已,一出惊人”的灭顶后果,还是使人望而却步,很多人表示“以后再也不敢坐飞机了!”。那到底是坐,还是不坐?且听心理学对此的分解。

心理解读:

网络上、电视上充斥的飞机残骸、遗体遍地、火光四溢、浓烟滚滚等惨不忍睹的现场照片或视频,以及目击者的声音描述:“看见飞机在坠落,火光、浓烟夹杂着落下来的全是燃烧的人体、残躯和行李,就像在下‘尸身残骸’的雨”……这些视听觉刺激无不挑战着人们的神经和心理承受力。由此滋生的“马航焦虑症”、“飞行恐惧症”也就不足为奇。

研究者们发现,灾难事件不仅极大地影响到人们的生活适应和情绪状态,也会影响到人们的经济决策和日常决策。如,911后,许多美国人选择不乘飞机改乘汽车,意大利的彩票销售下降25%,为17年来的最低销量;SARS后我国的旅游和投资贸易等均有所下降;资本市场上,马航MH370航班失联后的两个交易日,即310日和11日,A股航空板块累计下跌5.26%

研究者们认为,这种信心的变化不仅源于袭击事件所带来的心理冲击,也源于突然增大的未来行为和反应的不确定性。“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未来不可测,且行且珍惜。”研究者指出,影响灾后决策的认知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

1、风险觉知

风险觉知指个体对外界存在的各种客观风险的感受和认知,且强调个体由直观判断和主观感受获得的经验对个体认知的影响。研究者们发现,小概率高风险事件前与小概率高风险事件后,人们对可能结果的概率或期望价值的知觉和判断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Sacco 等人(2003)的实验发现,在恐怖分子袭击后,由于灾害导致的不安全感,公众会变得更加保守和更不愿冒险。人们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坏结果本身,而忽略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这一事实。虽然半年内接连发生两次马航事件,让人觉得“上机容易下机难”,但实际上飞机事故率仍远低于汽车、火车等其他交通工具。

2、“过分自信”

“过分自信”指人们认为自己的判断正确的概率通常高于实际的概率值,人们相信好的事情(如彩票中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要高于平均水平,而坏的事情(如车祸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要远低于平均水平。然而这是决策判断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偏差。

灾难事件发生后,人们“过分自信”的倾向似乎得到某种程度的校正,灾后人们对于不管是好/坏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判断与实际的概率值之间的偏差减小。

研究者们发现,“SARS”和“911”恐怖袭击发生后,买保险的人增加,而买彩票的人减少。这种降低的“过分自信”如果能给乘坐飞机者带来更多的警惕和心理准备,倒不失为一件好事。

3、经验

灾难事件的特点是突发性和几乎不可控性。但人们不喜欢“不可控”的无助感,于是想方设法找出其中的可控性因素以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例如: 公众将“911”事件归因为美国情报部门的工作失误,将“ SARS”归因为吃野生动物引起,将MH17被击落归因为经过战乱地区,如果以后能避免多事之区、避免红眼航班,乘飞机还是不错的出行选择。

【八一八身边事儿】最近出行你还选择飞机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