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扒一扒那些八卦事儿】从心理学角度再看——文章“叫板”媒体

(2014-04-02 10:38:15)
标签:

文章

马伊俐

姚笛

心理学分析

叫板媒体

情感

分类: 心理文库

【扒一扒那些八卦事儿】从心理学角度再看——文章“叫板”媒体

 

心理学分析:文章道歉信背后的“文章”

本来“周一见”的事情,没想到周二又见了。

331日周一凌晨,文章就出轨道歉,不管是否真诚,马伊琍已经表示要原谅。出乎意料的是当晚2228分又发了一条微博,隔空叫板媒体,而此时离发出道歉信还不足24小时。

文章看似诚恳的道歉信,本身就被大家读出不思悔改的意思,我在昨天的评论《文章道歉信背后的“文章”》中也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得出道歉信可能不是真心悔改的结论,而是危机公关的策略。当时还觉得一切还待时间验证,现在看来,分析是正确的。

文章的这条微博,是发给披露他出轨内幕的《南都娱乐周刊》两位主编的,也就是上周在微博上说“周一见的”的媒体。微博总共三句话:

第一句“@陈朝华 @谢晓 两位领导,我错了,全是我一个人的错!”看起来依然是一个真诚认错的态度,并且使用“全是我一个人的错”这句话,来把责任全部扛过来,所造成的一切都进行内归因。

但第二句就开始呈现内心的另一个声音:“你们都为人父母,请问何时可以结束?”这句话中“你们都为人父母”,本意是想使对方换位思考,在心理学看是想引发对方的对他以及孩子等其他当事人的共情,说简单些,就是想让对方站在自己的角度体谅一下涉及这件事情的人的感受。

但使用了却是“你们”,而不是“我们”,这在心理学上看来,是把对方和自己区隔开来的,说明在心理层面,文章自己就没有跟对方站在一起,而是站在了对面,其中的含义变成了“你们也都为人父母,还干出这样的事情”,指责味十足!说明内心还是把事情发展到现在归为对方的错,与道歉信中使用“你们使我跌倒”是一致的。

第三句话,谁都能看出是直白的威胁了。“要玩跟我玩,别涉及任何人,我陪你!”使用的关键词是“玩”,认为别人在玩自己,或者说在整自己,内在的含义“你们整我们,为了保护她们,我勇敢的面对”。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每个人做事,都有他认为正确的理由,也就是在内心有某种他认为善的信念在支持,但他认为的善可能只是他认为的善,并不一定是真的利他的,比如有一些虐待孩子的父母,他们的逻辑就是我打你都是为你好。

文章内在的逻辑也是一样的,他认为自己在保护事件中的当事人,避免她们受到伤害,他是勇敢的斗士。而没有意识到,他才是真正伤害人的,他出轨这件事情,在互联网时代是藏不住的,即便这家媒体不报道,还有其他家媒体;即便媒体不报道,还有自媒体;某个网友撞到了拍个照片或视频,发到网上就可以了。想要不让他们受到伤害,自己不要做就是了。

更没有认识到把伤害降低最低的方法是真诚的道歉,并从此不再伤害她们。

“我贱命一条,我陪你们到底!”意思是为了保护她们,我不惜献出我的生命,看起来大义凛然的男人气概。内心的逻辑依然,他觉得他在保护人,他是正义的。

把这三句话看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文章是这个样子的,第一句话“都是我的错!”第二句话“是你们的错,你们居然干出这样的事情”,第三句话“你们整我们,为了保护我的她们,我可以跟你们拼命”。

当这样把这三句话看完,你对文章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我的感觉:这前后好像不是一个人!稍微懂点心理学知识的人,就知道文章怎么了!

来源为: 人民网(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人民网。新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扒一扒那些八卦事儿】从心理学角度再看——文章“叫板”媒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