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产和消费的周期性
白酒的生产从投料到成品对外销售,主要经历制曲、酿造(发酵、蒸馏)、陈化老熟、勾调和包装等工艺,生产周期较长。其中,制曲作为培养有益微生物来进行食品发酵的工艺。行业生产白酒有中温曲和高温曲之分,中温曲入房培养28
天,入库3 个月后投入使用。高温曲入房培养45 天,入库3 个月后投入使用。酿造时间一般为2
个月左右。陈化老熟为将酿造的原酒灌坛封装并贮藏让其老熟一定时间以达到一定品质。经过蒸馏出的原酒必须经过贮藏才能勾调成品酒,而且贮藏时间越长其品质也越高。按照目前的工艺,贮藏老熟则需要相对较长时间,一般生产企业至少需要1
年以上,中高端白酒则需要更长的时间。从消费的角度而言,白酒属于快速消费品,宏观经济的波动对其影响较小,对经济波动具有较强的抵御能力,没有明显的周期性。
(2)、区域性
白酒的酿造对自然资源要求很高,尤其是优质白酒对水质和酒窖池的要求非常高。其中,白酒酒窖池的酿酒时间越长,窖池附着的微生物越多,越利于白酒品质的提高,由于历史原因,白酒的酒窖池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另外,白酒酿造的主要原料小麦、大麦和高粱来说,只有在日照充沛、雨水适中的地区,才能发育的最为茁壮,从而满足酿酒的需要。因此,相对于其他酒种,白酒的生产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从消费者的偏好角度来看,由于我国白酒品牌众多,白酒消费的区域特征也比较明显,特定地区的消费者会对特定品牌的白酒具有较强的忠诚度。在白酒的市场推广中,名优白酒企业还将原产地概念作为品牌推广的重点,并且得到了消费者的逐步认同。
(3)、生产的季节性
白酒的生产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在夏季,由于气温较高,酒醅入池后,窖池温度较高,容易遭到有害菌的感染和破坏。而在每年的9 月份至下一年的6
月份,由于自然气温较低,有利于酵母等微生物的培养繁殖,保证酿造质量,故该段时间为白酒基酒生产的旺季。因此,一般每年6
月份起,在所有酒醅均入池后,白酒生产企业不再连续生产基酒,即所谓“压窖”,到当年9
月份气温降低时,白酒生产企业重新开始加料生产。但通常情况下,勾调、包装等成品酒生产环节在夏季并不停止连续生产。
(4)、销售的节日效应
白酒消费具有较为明显的“节日效应”。节日期间,由于各种社会活动频繁,亲朋好友相聚等因素,使得居民消费白酒量大大增加,白酒消费集中释放并出现高峰。从销售的角度看,白酒生产企业在节日前一般会加大出货量,以保证节日期间的白酒销售,而在节后出货量则有所减少。总体而言,白酒的销售具有节日前升温,节日后回落的“节日效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