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两两晋南北朝期间青铜器概况
文章来源:中国文物收藏导航网 2009-7-29
2、三国两晋期间青铜器的种类和特征
三国、两晋期间铜器种类仍以日常生活用器为主,主要有:釜、礁斗、勺、酒樽、耳杯、洗、博山炉、灯、炭炉、熨斗、唾壶、铜镜等等;武器主要有弩机、刀;车马器主要有镳、辖。考古发现的这‘期间的墓葬,大量的随葬品是陶瓷器,青铜器很少,一般仅一件,或3、五件不等。逐一些主要青铜器的特征与东汉时代仅有细微差异,很难区别。
鐎斗:其形体常常较先前瘦高些,长柄柄端除仍有作兽头形者外,还常以龙首作装饰。
酒樽:两汉时代的酒樽,多作圆形,直壁或圆形鼓腹,下均有三短足,有的在腹壁有二铺首。两晋期间的酒樽有的则做成长筒形、平底、下有三短足。
铜洗:江苏宜兴晋周处墓和其它地区的晋墓都有发现,其特点基本上沿袭汉代作风。
铜灯:这期间铜灯上常有纪年,传世的西晋元康元年雁足灯即是。雁足灯是三国两晋期间铜灯的主要类型。
http://photo20.hexun.com/p/2011/0106/426179/b_005BE065EFD770F569DF8FEB6C0180CC.jpg
http://photo20.hexun.com/p/2011/0106/426179/b_238BEDACA90F7C10997428BCBDB2CB8C.jpg
青铜弩机:这一期间青铜弩机相当发达,在形制上与两汉不易区别,但许多弩机均具铭,有的还有纪年,果而可确定其绝对年代,如魏青龙三年弩机。
三国两晋时代的青铜生活用器已进一步被陶瓷器、铁器所代替。青铜器以素面为主,外表较粗糙,仅少部分青铜器具有简单的弦纹,铜洗中饰有鱼纹。也有少数制品鎏金。
三,南北朝期间青铜器的种类与特征
南北朝对峙时代,南、北两方的经济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发展,在各族人平易近的长期交往中,加深了平易近族间的融合。这时的青铜冶铸业虽已衰落,但在很大程度上表示了平易近族文化交流的特点和某些平易近族的特点。
南朝宋、齐、梁、陈四朝,青铜器的主要种类有锥鐎斗、勺、熨斗、碗、杯、盘、唾壶、虎符等。湖北当阳长坂坡一座南北朝墓,出土的铜制品种类较多,有一瓶、一盆、一唾盂、一高足杯、一铜熏。随葬铜制品如此半富,在南北朝墓葬中是少见的。
这期间鐎斗造型多微侈口,盆形平底,直腹或斜腹,口上一侧常有一流,三高蹄形足,直柄或折柄。
熨斗:江苏镇江出上的梁太清二年(548年)铭的熨斗特征是直腹、平沿、直柄。共出土四件,据简报,最大的一件熨斗上有朱书文字“一千太清二年二月十六日张”。
碗:扁圆腹、矮圈足。广东韶关出土的一件在器身与口沿还饰有四道弦纹。
唾盂:又称唾壶,盘形口,扁圆或扁鼓腹,圈足。
杯:囝深腹或长圆腹,圈足或喇叭形高足。当阳出土的高足铜杯,附有盖。
瓶:圆形腹、长颈、外侈圈形足。
盘:深腹、侈口、平底。
我最近在玩和讯微博,很方便,很实用,你也来和我一起玩吧!
去看看我的微博吧!http://t.hexun.com/4117299/default.html
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期间的青铜制品,从器物种类到风格特征上看,主要是沿袭两汉以来的传统。但较汉代铜器要粗糙许多。各平易近族的融合使汉代青铜器在铸造上表示相互学习和借鉴而形成的共同的文化特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