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红叶紫薇开始落叶,一些苗圃开始对红叶紫薇大苗进行移栽。为了提高苗木成活率,秋冬季节移栽红叶紫薇大苗时,一定要避开几个误区。
误区一、树栽的太深。紫薇是浅根系树种,树苗栽植过深,地温较低,树苗不易发芽,且不易发新根,如果栽植太深,轻则影响树势,重则造成死亡。实践中,可根据以下原则灵活掌握:裸根紫薇树苗栽植时,可略高于树苗原土痕3—5厘米。带土球的树苗则应和土球上表皮平齐或略高出土球2厘米左右。回填栽植土时应进行分层回填,而且每层都要用脚踩实,可以有效减少浇水后的沉降。
误区二、肥施的太多。实践中,常出现因施肥过量造成紫薇树苗被“烧”死的现象,因此,施肥不能太多。牲畜粪便每立方米土可施用10-15千克,腐叶肥每立方米土可施用20千克。施肥时,肥一定要和栽植土充分拌匀,不可直接将肥料施于穴底,然后在肥料上栽植树苗。施用的肥料要经彻底腐熟发酵,未经腐熟发酵的肥料不可直接应用,防止发酵生热烧坏树根。而且,紫薇没有主根,须根多而细小,对于未发酵肥料一定要慎用。
误区三、修剪不认真。紫薇是观赏性彩叶苗木,合适的修剪对于日后的开花效果影响很大。如果修剪过简,甚至不修剪,使新栽树体蒸发量过大,受伤的根系无法供给植株足够水分,容易造成树苗死亡。如果修剪不到位,留“桩”、留“橛”,这样做既不美观,又不利于伤口愈合,给树苗构成危害。修剪时,要采取短截和疏剪相结合的方式,在保证成活的情况下,最大限度保留枝条。对新栽红叶紫薇树苗修剪时,要干净利索,齐根剪掉,坚决杜绝“桩”留“橛”现象。
误区四、水浇的过量。紫薇喜水喜肥,但也怕涝。一些人认为树苗根系受损,吸水能力差,树体一定缺水,就三天两头给树浇水,结果适得其反,树苗反而被浇死了。新栽植的紫薇树苗根系受损,吸水能力差,若浇水过多,会使土壤中的含氧量降低,根系的呼吸受到抑制,促进厌氧菌的繁衍,造成树根腐烂。一般可在栽植后浇足浇透头水,一周后浇二水,再过10天后浇三水,此后可根据当地气候情况和土壤墒情适当浇水,只要不是太干可少浇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