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驱逐抑郁症

(2022-05-18 11:34:47)
标签:

365

【尤今生活小品

驱逐抑郁症

尤今

 

在疫情笼罩的阴霾里,病毒化成了许多支煨毒的箭,不分青红皂白地射向众人,有者身体中矢,在生死线上挣扎;有者中的却是无形的矢,痛苦万分地陷落于抑郁症的流沙里……

        昨天好友阿叶就忧心忡忡地向我提起,她失业的弟弟在寻找新工作时屡屡碰壁,性情大变,她怀疑他罹患了抑郁症,但他却断然拒绝寻医的建议,甚至,她一提起心理医生,他便大声吼她:“我患抑郁症?你说什么鬼话?要看心理医生,你就自己去看好了!”他的情绪就和抛物线一样,时而高昂、时而低落;弄得阿叶也糊涂了,搞不清楚他到底是不是真的罹患了抑郁症,想要帮他,却又无从帮起。

            我忆起了由美国著名作曲家、剧作家、导演伊丽莎白·斯瓦多斯(Elizabeth Swados)所创作的自述体绘本“My Depression” (由中国著名作家王安忆翻译成中文本《我的抑郁症》),立马从书橱里翻找出来,借给阿叶,希望她能从中得到指引。

    伊丽莎白虽然在她从事的领域中干出了骄人的成绩,但她却为严重的抑郁症困扰了30多年。有一次,当她再度陷落于抑郁症的黑洞里时,她决定拿起笔,以绘画结合文字的方式,叙述自己与抑郁症苦斗多年的真实经历。

她画笔生动逗趣,文字幽默诙谐,全然摆脱了同类素材惯有的沉重感,然而,唇边还残留笑意之际,却又被她辛酸的陈述触动了内心的恻隐——抑郁症最可怕之处在于病况出其不意却又花样百出,让人如堕地狱;而最无奈的是,患者尽力和它较劲时,还得藏着、掖着,不让人知道。孤军作战,战情激烈,壮烈而又苍凉而又悲凉。

伊丽莎白事隐瞒、不加渲染,以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身份,谈及抑郁症的起因、病症、治疗方案、患者的心态与生活、对旁人的影响等等,涵括面广。简洁的文字辅以简明的手绘图画,生动易懂。

此书在2005年面世后,在美国引起轰动,被誉为一部让人摆脱抑郁的杰作作者赤裸裸地把患者的心态抽丝剥茧地呈现于人前,诸如:

“我对所有的好东西都瞎了眼。”

“我把对自己的厌恶转向了别人,越是我爱的人越要向他们恶毒挑衅。”

“我开始公然说谎多么可悲,但我的真实生活比谎言更蠢!”

“我害怕出去,我觉得遇着的人都比我棒。”

“我不想打扫房间,不想清除垃圾,不想洗澡。我开始抽烟。想到食物便会作呕。”

“朋友们试着帮我,可我不让他们接近。我总是拒绝,还常常骂他们。我担心人们发现我的抑郁症,不再理我。”

伊丽莎白曾经尝试的治疗方式包括:通灵、冥想、瑜珈、拳击、服食草药、规定食谱、针灸、推拿、听音乐、运动、读诗、宗教祈祷等等;这一切,再加上心理医生的专业辅导与药物治疗,历经数载,终于爬出了抑郁症的黑洞。

平心而论,这部作品,当然不是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但是,它却能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抑郁症的本质,并助以怯除内心的恐惧,诚如她在书中所说的:“抑郁症犹如黑洞……我知道,很多人都在洞底呼救。”她让患者明确地知道,患上抑郁症,不是世界的末日,患者绝对可以从那深不见底的黑洞走出来;但与此同时,她也 “实事求是”地让患者知道,纵然痊愈了,抑郁症还是会卷土重来的,然而,如果患者上一次能从断垣残瓦中重建城墙、从“万劫不复”中“重见天日”,这一回,当然也能。

         患者在认识抑郁症的同时,必须先认识自己、面对自己,进而坦然接受自己必须积极进行治疗的事实。天助自助者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手机的监狱
后一篇:粽想着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