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杂谈 | 
383年前的1638年8月26日早晨,细雨霏霏,薄雾绵绵。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徒步来到贵州西南部一个叫黄草坝的地方。他在吃了一顿“煨笋煮肉”后,在细雨中实地考察,发现黄草坝“其地田塍中辟,道路四达,人民颇集,可建一县。”(黄草坝就是现在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三天后,他看到了万峰林。他在日记中写道:“伫而回睇,始见其大坞开于南,群山丛突,小石峰或朝或拱,参立前坞中。”最终,他对万峰林的结论是:“独以逼耸见奇”。如今的万峰林,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万峰林面积非常之大,地处黔、滇、桂三省结合部,长200公里,宽30—50公里,由近两万座奇峰翠峦组成,宏大壮观,气势磅礴。峰林状如千军万马,奇如海洋波涛,美如山水画卷;喀斯特地貌的各种特征,如峰、龙、坑、缝、林、湖、泉、洞,在这里均有分布,堪称中国喀斯特地貌博物馆,被誉为“天下奇观”;还有其山下散布的布依族村寨,白墙灰瓦,水田阡陌,绿树掩映,民风淳朴,更是吸引着东西南北的大批旅游者。







站在万峰林的观景平台上,俯瞰远处,看到了的万峰林的核心景点、神秘的“八卦田”。“八卦”,历来都是中国古老文化中最深奥的概念之一,它用阴阳八卦来解释万事万物,而万峰林的八卦田景色,则是大自然地质演化与劳动人民耕种农作物完美结合的产物。亿万年的地壳运动,地下河局部坍塌,地表水冲刷溶蚀,使得此地形成了规模较小、底部较浅、形状似碟的漏斗。以碟形漏斗为中心,人们匠心打造,耕种土地,呈弧形展布,在大地上勾画出了造型奇异、颇具神秘色彩的八卦图案。据说,八卦田中有三个天然的深坑,深不见底,被称之为“地眼”——大地的眼睛。还有一条河流从田中穿过,却又消失在田野中,在20多公里外又重见天日,并汇入南盘江。有人说,“踩踩八卦田,升官又发财”,不知道这个说法灵不灵。







郁郁葱葱的万峰林山下,怀抱着一个民族风情浓郁、田园风光优美的布依族村寨——纳灰村。“钠灰”一词来源于布依语,意思是“美丽的田园”。纳灰村早在2013年,就上榜“中国最美乡村”。这里,珍贵而富饶的土地被梳理得极为平整好看,因地制宜地切割出一块块农田,由于农作物的颜色不同,一片片农田在睛朗的天空下是彩色的。静静的纳灰河长达20多公里,弯弯曲曲地流淌过彩色的田野,犹如一条洁白的玉带,把纳灰村的民居农舍串了起来,滋养着这美丽的土地。村里有很多高大的榕树,枝繁叶茂,村民们宅子就掩映在这墨绿色的树林之间,房前屋后,鲜花盛开,更有村民种的果林菜地,瓜果累累,青菜油绿。时近傍晚,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们,走到村里的美食小街,饶有兴致地品尝着当地的美食蛋炒饭。这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纳灰村,一年四季,日月轮回,其山峰,河流,绿树,田园,小桥,人家……真的是一幅令人向往的田园山水画。







纳灰村里有一个盘江文化馆,向游客们介绍了兴义、布依族和万峰林,也值得一看。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