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的研究报告

(2016-12-14 20:32:00)

大班幼儿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的研究报告

甘泉县第二幼儿园课题组     

 

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的过程。在相互倾听及交流中,学生明白了对于同一个问题别人也可以有其他不同的解释,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激发彼此的灵感,从而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与互助。

一、课题界定

语言是沟通与理解的载体,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人们借助语言,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又借助语言对人们的思维进行调节,使思维逐步完善。在教学中我们应逐步要求学生用确切的、简练的、清晰的语言来表达学习、生活中的一些知识见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是提高幼儿交流能力的根本。

二、理论依据

(一)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表明:幼儿听觉和言语器官发育逐渐成熟,正确地发出全部语音的条件已具备,幼儿期是人掌握语言的关键期。因此我们选择本课题,在关键期重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幼儿语言发展的优势。

(二)全语言教育理论。全语言教育理论提倡的是开放式的语言教学,它将传统的师传生教的语言教学过程转变为教师和幼儿合作学习的过程,认为幼儿的语言学习是整体性的、自然而然的;是整合的、开放而平等的;是创造性的学习。所以,我们将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等多种形式,给幼儿提供学习和发展语言的机会,从而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和通过成人或更有经验的同伴的帮助能达到的潜在的发展水平”。教师把握好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幼儿语言的发展。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将考虑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的幼儿发展差异,提出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并且有响应的材料提出和指导策略,通过互助式学习及过程评价,支持和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和提高。

(四)《纲要》中语言领域的“内容与要求”。它提出:鼓励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指导要点”提出: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社会参与水平、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教育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

三、研究内容

语言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主要载体,是人类用于信息交流的工具,“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包括教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丰富的语言信息,通过生活活动、集体活动、游戏活动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培养幼儿敢于大胆、大声地说,引导幼儿学习语言表达方式和技能,使幼儿养成积极运用语言表达的良好习惯。本课题的研究中教师并不刻意地去追求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一致,而认同个体之间语言能力客观存在的差异,力求不同程度地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每个幼儿从想说到敢说、会说。

四、研究方法

1.充分利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进行随机教育,对幼儿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

(1)利用午睡环节,对幼儿进行倾听、讲述等能力的培养

(2)利用进餐环节,组织幼儿欣赏轻音乐、散文、诗歌,初步学会欣赏性倾听、目标性倾听、辨别性倾听、创造性倾听和批判性倾听。

(3)利用晨间来园及晚间离园时间进行语言的培养

2.有效把握集体教学与区域活动中的语言指导。

(1)利用语言教学活动,创设语言学习的机会和交流情境,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2)在各领域的教学中,有机渗透已有语言经验,提供幼儿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机会。

(3)利用区角的创设、材料的投放以及情境的创设支持幼儿的语言表达。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幼儿说话的积极性。

(三)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由于幼儿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渡过的,他的言语直接受家长的影响和暗示,因此家长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不仅在幼儿园加强实施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而且在幼儿家长中广泛进行宣传,并争取多种方法,引导家长注重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争取家园共同配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研究过程与步骤(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实施步骤、时间安排以及研究措施等)

共分为三个阶段。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6.3.1——2016.3.31底)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做好立项申报工作和课题计划工作。

(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6.4.1——2016.8.31)

1.课题小组成员深入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语言教学法》等相关书籍,更好的掌握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学习特点,把握大班语言教育的目标,使得课题研究有的放矢。

2.根据班级幼儿的发展现状创设相适宜的语言环境。

3.围绕课题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家长活动,撰写相关论文、活动设计等进行投稿,收集课题研究的第一手宝贵资料。

4.按计划实施各项活动,进行实践。根据幼儿的发展现状灵活机智的调整研究的方法和策略。

5.隔周进行教研学习,及时反思教育手段,相互交流分享,不断总结经验,形成成果资料。

6.开展阶段性分析、报告,优质完成中期教研成果汇报。

(三)总结阶段(2016.9.1——2016.9.30)

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研究,撰写课题总结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

在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整理收集案例、随笔,编撰“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论文、案例、随笔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入手,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与研究专著。

六、预期成果(即该研究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和要求)

1、课堂上,语言是沟通与理解的载体, 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人们借助语言,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又借助语言对人们的思维进行调节,使思维逐步完善。从而达到培养大班幼儿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2、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幼儿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语言表达直接影响着幼儿表达水平。所以教师的语言能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幼儿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