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天名剑
天名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5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于核心素养下中考物理复习的策略

(2019-08-09 16:00:26)
标签:

教育

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初中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是“培养全面的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物理核心素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科学素养,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科学探究根源于人类思想中与生俱来的认知热情,重视学生的这种本能的学习动力,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直接反馈和亲身体验,探究有意义的问题,能促进学生情感的投入、记忆的保持,使他们能够形成新的、持久地对外部世界的理解。

福建省中考物理的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了对实验能力的6个考查要求:能发现问题、表述问题;能提出合理猜测和假设;能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探究方案,选择方法和器材,控制实验条件;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思想方法;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使用简单实验仪器,能收集数据和资料,能描述实验数据,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并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实验过程中故障的分析以及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设计实验的能力。 

这两年省中考物理实验命题已逐渐从知识、结果立意到过程、能力立意,并向核心素养立意转化。笔者结合十几年的初三教学实际,提出在中考物理实验复习备考中建议如下:

一、 认真学习《课标》、物理核心素养和2019年福建省初中物理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深,教育教学理念逐渐发生变化,现代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主的教学体系逐渐形成,“三维目标”逐渐演变拓展为“学科核心素养”。201448日,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初中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主要包括:物理观念,即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科学思维品质;实验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立意在2017年、2018年省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中得以充分体现。

    中考物理对实验的考查形式灵活多样,将实验知识、实验技能、实验过程、实验态度、实验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相结合,考查的内容也更全面细致,主要表面在:依托实验,突出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强调对各项技能的考查,力求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基本实验器材;反映学生实验的动手能力、观察现象的细节、测量数据的问题诊断,并通过现象的对比、图象描述等方式推理、分析出物理规律。

二、要充分了解这两年省中考考查实验内容的特点

力、热、光、电各一题,再加一题创新题,共五题,选择题也会有一、二题。

基于核心素养下中考物理复习的策略

通过对这两年省中考物理试题中“实验探究”题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实验题是实验过程的真实再现,以其综合性和创新性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知道实验的正确操作,会解决实验过程出现的一般问题。­­——物理观念

2)通过改造教材中的实验,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迁移、演变、拓展、力求在笔试的形式下能准确的鉴别出考生实验能力的高低。­­——科学思维品质

3)利用设计性实验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4)加强对不同知识点的综合,考查学生对不同知识的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

三、学生要熟悉必考的20个实验

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在第一轮的复习中不能太快,且应面对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对可上可下的学生,以提高优秀率和及格率。

学生必做实验

基本操作类

实验

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5.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6.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7.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测量性实验

8.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9.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10.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1.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探究性实验

12.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3.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4.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5.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6.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17.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8.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9.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20.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中考实验探究题大致分两类:(1)测量性实验。这类实验考查的内容有:仪器的使用和读数;物理量的测量。(2探究性实验。中考探究性实验包含三种类型: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的探究题;物理规律和物理问题的探究题;实验设计的探究题。

1)测量性实验

直接测量性实验:

用实验器材直接测出物理量的值。主要是指上表中的1—6项,刻度尺、秒表、弹簧测力计、天平、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测量工具,要掌握它们的用途、使用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对于天平、温度计、弹簧测力计还要掌握它们的构造和原理。

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共同之处是:(1)使用前都要观察,观察它们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2)使用时不能超过它们的量程;(3)读数时要正视刻度;(4)记录测量数据时要带上单位。

2)探究性实验

科学探究过程中的7个主要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主要题型有以下几类:

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的探究题

以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或物理事实为素材,用图片、文字、数据、给定的相关物理现象或物理事实,要求用学习过的知识通过分析研究,得出结论。

物理规律和物理问题的探究题

这类实验题探究的是某一规律或某一问题,它主要考查研究、探索的综合能力,以及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讨论问题,直至最终解决问题。

实验设计的探究题

这类实验题要求运用物理原理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某一问题,这样的实验探究题包括实验器材的设计,实验过程的设计,也考查实验现象和实验方法。

四、重视双基的掌握,培养基本的能力 
  中考物理命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考查学生对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和科学探究能力,是物理核心素养的根本。每年的中考物理都很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重视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复习阶段必须狠抓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五、 密切联系生活、生产的实际,注重知识的应用

中考物理试题注重加强与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试题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注重考查实践能力,强调能力立意。重视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同时试题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课程理念,突出生活、实践和应用,努力引导物理的教育由重视解题训练转向重视知识应用。

六、             重视实验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探究能力”是指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近几年中考在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中进一步融汇核心素养因素,对实验探究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考查灵活多变, 致力于通过纸笔型考试考查学生真实的实验能力。从中考改卷的情况来看,学生在如何书面正确表达探究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学生能够动手做好实验,但不一定能正确表达这个实验的有关问题。主要是学生不会用物理语言来描述物理过程、现象与结论。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不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关注细节,对中考成绩必然有很大的影响。

学习物理的根本目的在于会用物理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物理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运用物理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中考实验题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变式拓展直接或间接地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变式拓展就是对同样一个实验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背景进行合理地变式探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拾级而上,从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探求规律,从而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升核心素养。

七、图表数形结合,重视综合分析能力

函数图像类试题简明直观、新颖活泼、信息量大、能力要求高,命题的形式都是以图像、图形或数据表格等形式呈现问题成立的条件、或问题产生和存在必备的数据,能较好地创设新情境,提供新材料,既能直观、形象地反映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等,又能高度概括、浓缩知识,反映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图像、图表或数据表格一般都含有题目需求的信息。命题内容的取材范围很广,并不局限于教材或教科书,有的取材于教材,有的涉及高新技术,有的涉及生活中一些常用的电器或生活现象,有的涉及一些日常电路等等。这类试题目的在于多角度、全方位地考查考生掌握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图像处理数据的能力,对学生分析数据能力和推理能力,属于较高层次的能力考查题目。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考物理命题是一个趋势,只有在常态的复习教学中注意立足基础,重视实验探究,以问题为中心,以思维为核心,以知识运用为重点,加强基础知识与初中物理主干知识的复习巩固,加强物理思想方法的渗透,注重解题思路生成的引导,积累物理解题的经验和思维经验,才能提升物理核心素养,在中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