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反思:将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一点思考

(2019-09-03 13:18:58)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景。一个真正强大的中国,必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今年的两会上,许多重量级代表也就传统文化教育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党委原书记黄德宽认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性工作。而目前的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却存在低年级重视、高年级退至次要地位的情况。因此,我认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不能成为点缀,应科学安排,持续发展。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最重要的是教材内容安排、传播手段与方式不断创新,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的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壮大这种文化力的精神原点和指南;而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和精神命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个中国人的共同责任。

  以德育人,弘扬传统文化,光靠干巴巴的讲授,并不能深入学生内心,且极易流于说教。我一直努力学习国学,而中华文化本身即是国文”“国史国伦的综合,德性、知性与美感的统一。那么,尊重学生心理发展不同阶段特点,使学生在领会传统文化的趣、美、真、进而达于善,不就是将《道德与法治》中想要传递给孩子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注入心田吗?

  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说:对于传统的生活文化,最好的方式不是整理教材在教室里传授,而是在生活中养成习惯。他的观点的确很对,但我认为,有了课堂的引导与熏陶,才会有生活中的美好再现。因为这样一来,能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与创作,由浅入深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度,潜移默化地增强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与自信,认真汲取其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真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身上的传承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身上的培育和坚守。  

  愿我们的品德课堂,更多一些感性的引导与真切的体悟,以正确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融入到道德法治的课堂中来,这必然是立足当下、面向世界、走向未来的文化重建。古今贯通,传承优秀文化。兼收并蓄,汲取异域精华,达成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与新生,这不仅是我们《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追求,更应该是每个中国人的共同归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