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2018-05-13 19:48:09)
标签:

教育

分类: 学生管理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几乎天天遇到各种各样以计算面貌出现的实际问题,同时计算又是很多学科学习的基础。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数学历来是强势学科。广大数学老师积累的教学经验,有很多历经长期教学实践的检验,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下面总结几种有效的训练方法:
        第一、加强口算训练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要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任何一道题都是由若干个口算题组成的,它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直接影响到笔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的正确率高且速度快;口算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笔算速度慢且错误率高。口算能力加强了,计算的速度就会提高。口算能力作为计算能力的一个方面,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我认为注重口算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可以利用每天早自习等小块空余时间做一页的口算题卡。一张卡片的题量是一定的,并根据内容和题量规定口算时间。这种定时定量的限制,实际上是对准确和速度上的要求,因为计算速度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家长也可以坚持让孩子每天做口算题。口算的内容包括本册的口算题和以前学过的基本口算内容,都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以求达到熟练的程度。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第二、加强简算训练,提高计算效率。  简便计算是小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充分运用学过的运算定律、性质、公式,合理改变运算的数据及运算顺序,使计算尽可能简便、快捷,提高计算效率。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简算训练,逐步增强简算意识,提高简算能力。
       计算中,学生容易套用、滥用一些性质、定律,要让学生进行一些对比练习,自己诊断错误,反思计算出错的症结点,防止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如:300-175+25与300-175-25;125×8÷125×8与(125×8)÷(125×8)……让学生辨析,什么情况下运用性质、定律可以简便,明白为什么有些可以用,有些题不能用。
      在简便计算训练中,还要让学生进行算法多样化训练,如25×48,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不同的算法,(1)25×48=25×4×12;(2)25×48=25×(40+8);(3)25×48=(5×6)×(5×8);(4)25×48=(25×4)×(48÷4),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理清知识脉络,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第三、持之以恒——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练。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学生找一部分题目,每天让学生做五个,时间可以利用早读或中午预铃时间,做完后采用对组互批的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做题的正确率会有明显的提高。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现象来看学生的计算错误,似乎大多是由 “粗心”造成的,而“粗心”的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又有助于身心的发展。从小养成的好习惯,让你受益一生。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养成良好审题习惯
    在教学中,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计算时要认真而仔细。除此之外,我还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计算的检查方法,我总结了以下几条: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思。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能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
    2.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班级中的学生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有的学生连书写都不规范,经常将“3”写成“5”,“1”写成“7”等,我便通过让他们去练字等手段来尽可能地使他们的书写令人“看得懂”,做到少抄错题、不抄错题。
    3.养成良好检验习惯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做到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自觉地用草纸本,进行竖式计算,并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要给学生知道检验的方法,一般可以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关系来检验,还可以灵活地运用一些检验方法,如方程的检验则可用代入法。
    第五、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计算的确是枯燥乏味的,要培养学生计算方面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让学生自己说“我能行”。因此,必须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既有针对性、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练习,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比如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来训练计算,看看谁能把火车开得更远;采用比一比,拼一拼,看看谁能得到胜利的小红花,采用小组竞争的方法,充分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借用多媒体、卡片、小黑板等,对学生进行视算、听算、抢答、游戏中计算等方式训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讨厌计算转变为喜爱计算。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第六、安排专门的改错课。 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的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建立学生错题本,对于自己的错误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巩固。
    当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长期进行培养和训练。因此,只有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才有可能见到实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