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虎拍蝇】易被忽视的粮站腐败

2022-05-05 10:18:21
标签: 杂谈

全国各地多起粮食系统的腐败案件,引发社会关注。

2016年底,四川眉山粮商李某找到了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国粮公司总经理陶永鸿,希望购买青神县国粮公司负责代储的一批中储粮。在陶永鸿的引荐下,这位粮商以每吨2300元的价格购得1276吨中储粮。

在旧粮交易完成后,陶永鸿又在轮入县级储备稻谷的过程中,以每吨2760元的新粮价格,再从该粮商手中购买896吨稻谷,以旧粮当新粮。陶永鸿利用新旧粮的价差,一次性套取国有资金20万元。

2017年11月,青神县国粮公司按照“空进空出”,操作了1047吨市级储备粮的轮入轮出。陶永鸿安排时任财务科科长郭秀群制作了一份虚假销售合同,青神国粮公司将1047吨市级储备粮以每吨2460元的价格销售给四川绿颜公司。

实际上,早在2016年底,陶永鸿就已将1047吨市级储备粮中的938.5吨以中储粮名义拉到彭山区青龙粮库,剩余的102.537吨与西龙库3号仓938.5吨,以每吨2760元的新粮名义入库,从而套取31万元。

伪造粮油购销合同,就是为了掩盖“空进空出”稻谷的事实。

2019年5月,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发生了一起盗窃案。储存在青神县国粮管理有限公司下属油库的430吨菜籽油被盗,价值314万余元,是油库保管员刘某星监守自盗。这起案件最后竟牵出了涉及违纪违法人员13人、涉案金额440余万元的粮食系统腐败窝案。

在粮库管理过程中,粮库应定期轮换储备粮。按照有关粮油储存年限规定,长江以南地区,稻谷2~3年,小麦3~4年;长江以北地区,稻谷2~3年,小麦3~5年。

在轮换之时,卖出旧粮,购进新粮。旧粮市价低,新粮市价高,陶永鸿等人就是在粮食轮换过程中,采取“以旧当新”“以次充好”等方式,赚取粮食差价。这种操作手法又被称为“转圈粮”。

另一种常见的贪腐手段是虚报损耗。2016年底,陶永鸿在一次稻谷轮出中,与粮商约定产生的损耗为61吨,但实际只损耗了6吨左右,产生了54.8吨的溢余。

陶永鸿安排将这些溢余稻谷以新粮名义,以每吨2760元,再次收购入库。陶永鸿又“轻松”套取国有资金15万元。

事实上,粮库在进行新旧粮的买卖、轮出过程中,难以避免会有一定的粮食损耗,但损耗是可控的。青神县国粮公司一家粮库的库管员坦言,粮食最高损耗限额是3%,只要稍微管理得好一点,损耗就能控制在1%以内。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粮食收储压力的增大,加之中储粮自身仓容不足,地方委托库点也随之增多,90%属于地方企业。

对委托收储库点和租赁仓库,由于缺乏直接的隶属关系,存在监管难题。部分粮站内部管理混乱,尤其是在粮食收购、储存、销售等环节的自主性较大。

例如,粮站收购的粮食一般分为三个等次,对应收购价格递减,部分工作人员便利用虚报粮食质量定级的方式来谋取私利。( 据《中国新闻周刊》)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