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和塔

标签:
休闲图片 |
分类: 休闲远足 |
六和塔位于西湖之南,钱塘江畔月轮山上。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僧人智元禅师为镇江潮而创建,取佛教"六和敬"之义,命名为六和塔。现在的六和塔塔身重建于南宋。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意。 90年代在六和塔近旁新建"中华古塔博览苑",将中国各地著名的塔缩微雕刻而成,集中展示了古代汉族建筑文化的成就。
六和塔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000余年。六和塔的建造缘由比较特殊,它并非因为单纯的佛教意义而建,据《咸淳临安志》:“智觉禅师延寿始于钱氏南果园开山建塔,因地造寺,以镇江潮,塔高九级,五十余丈,内藏佛舍利。”
太平天国中改寺名为“开化寺”。原建塔身九级,顶上装灯,为江船导航。宣和五年,塔被烧毁。南宋绍兴年间重建。明正统二年,修顶层和塔刹,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重建塔外木结构。乾隆皇帝游此,为每层依次题字立匾,名曰:初地坚固,二谛俱融、三明净域、四天宝纲、五云覆盖、六鳖负载、七宝庄严。
从塔内拾级而上,面面壶门通外廊,各层均可依栏远眺,壮观的大桥,飞驶的风帆,苍郁的群山,赏心悦目。宋郑清之有诗句云:“径行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
现存六和塔,平面八角形,外观八面13层,内分7级。高59、89米,占地888平方米。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六和塔毁于兵灾。南宋绍兴22年(1152年),高宗赵构因见钱塘江潮破坏民居,侵毁良田,为患甚烈,便命有关官员预算费用,重建六和塔。
僧人智昙愿将自己的财物倾囊奉献,还历经艰辛,四方募化筹集资金,当地官吏富户和众多善男信女纷纷尽力支持,百姓出资出力。历时十余年,至隆兴元年(1163)仲春,新塔五层告成,岁末全部完工。
这次重建的六和塔共有七层,规模上虽然比塔初建时略有收缩,但依然庞大富丽,而精整、坚固则超过旧构,在浙江佛塔中规制、造型和功能都堪称首屈一指。
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六和塔又因天灾人祸而日渐破损,外部木结构部位甚至败落无存,颓败朽衰持续了将近五十年。直到光绪二十五年(1899),杭州人朱智在捐资修筑钱塘江堤坝的同时,更以余财重修六和塔。经这次修缮,六和塔的状貌基本定型。据史料记载,朱智重修六和塔,工程极为浩大而艰巨,仅仅搭扎施工必需的脚手架一项,就花了三年时间。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六和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此前后,六和塔又经过多次维修。建筑学院专家组按照<</span>威尼斯宪章>精神,以加固、维护为主,确定了维修方案。1991年5月,维修工程进入实施阶段,工程主要是调整塔顶屋面坡度,加固地柎钢结构,同时更换各层屋面全部屋瓦一万余张。1991年12月竣工。
六和塔是著名的观潮胜地。钱塘江潮汐,是自然造化的杰作,素有世界奇观之誉,一年四季天天都能领略,尤以中秋前后最为壮观。
早在南宋时,六和塔就是观赏钱江秋潮的最佳地点之一,近年来,这一带的潮势明显又趋壮阔。登古塔,观大潮,成了月轮山的新游赏内容。宋、元、明三代,以六和塔为中心的杭州江干一带不独观潮之人众多,甚至还形成了许多传统人文活动景观。明以后,由于江道弯曲,潮势逐渐东移,海宁盐官镇遂成为新的观潮中心,但六和塔仍一直是秋观江潮的重要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