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中考允许学生带《新华字典》
(2016-06-14 23:09:34)分类: 示范引领 |
中考允许带《新华字典》,本意应该是想通过这一开放的形式考查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及习惯。但是,看着学生在考场上因为不会写字或不理解词语而不停翻动字典的场景,我就在想:这项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考生的负担,但是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方面来看,是否有弊大于利的嫌疑呢?
还记得2013年8月,《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正式亮相,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收视率屡创新高,一度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我不但自己深陷其中,还要求学生有时间也要看。诚如央视栏目组负责人所说,创办这个栏目,旨在向全社会倡导正确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意识,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国文化的价值观,从而建立起一项意义深远的文化传承活动。这档节目让观众开始正视重拾汉字书写传统的重要性,正视“提笔忘字”的“现代病”,开始重新寻找在键盘上丢失的汉字。
现在,文件规定初中升学考试考生可以带字典进考场,明显降低了学生对汉语字词的记忆要求。我认为,这个规则会让学生放松对汉语字词的记忆与积累,形成依赖、懒惰的心理。因为,不会写汉字、不理解词语没关系,反正到时可以查字典。长此以往,势必会大大削弱学生的语文基础,进而影响以后的语文学习,影响学生用语文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汉字、词语的积累靠的是一字一词的记忆。而这个持久漫长的过程,正可以培养学生的恒心和毅力,体现中华民族所崇尚的勤奋精神。缩短或是缺失这一过程,对于这种精神的形成与提升无论如何都是一个损失。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需要精心培育、用心传承。也许,这项规定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