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阐尼山

(2016-05-29 23:57:20)
标签:

外出学习

分类: 示范引领

                  道阐尼山

                  ——读《孟子》养浩然之气

下午,山东大学著名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孙颜炳罡先生以《道阐尼山 ——读《孟子》养浩然之气》为题作了演讲。颜教授从孟子其人其书、孟子的哲学智慧、孟子的政治智慧、孟子的权变智慧四个方面向学员们阐述了亚圣孟子在《孟子》一书中留给我们民族的智慧。

颜教授说“国学教育归根是人格养成教育”,儒学发展到了孟子就有了一股浩然之气。孔子发现了人,而到了孟子则发展成了一种“士”的自觉。那如何体现这种“士”的自觉呢?用孟子的话说就是“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还提到了“天爵”与“人爵”之间的关系,认为品德修养与位置要相匹配。那如何养浩然之气呢?孟子为我们提出了一种修心处世之大法,那就是“反求诸已”。其意是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经常扪心自问一下,薄责于人,刻责于已,这是修身终极之法。心正了,居正了,行与走皆正了,浩然之气必然充盈于心,化为精神之气永存于世。

  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善养吾辈浩然之气,还要善于将浩然之气传之于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首先要正已才能正人,正已之法就是“反求诸已”,出了问题不要责求于外,而要反求于内,多发现自己的不足,多从自身找缺点,切忌给自己找借口,把责任推向别人,假如这样,那浩然之气便无处可养。

  其次,要将人格塑造放在首位。《论语》有言“君子不器”,做教师的不能只注重学生知识方面的训练,只让他们成为某方面的机器,而教师个人呢,不能只做“技师”,不做学生的“人师”,只注重升学方面的功利性,那样教师个人几十年来辛辛苦苦修来的“人爵”将会在功利的氛围中泯灭来之不易的“天爵”,虽得一时之利,终将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效果,

  最后,教师善养吾辈浩然之气的动力法门,就是多读书,多读圣贤书,特别是从儒家经典文化中汲营养,因为人间正道是沧桑,不从先贤之书中汲取人格完善人格修行之法则,就很难在欲望面前完善自己,把握住人生的方向。

 

 

颜炳罡老师讲《孟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