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调皮的提示语》

分类: 培养任务 |
桐城市东关小学
教学目标:
1、
2、
教学重、难点:
1、
2、
教学过程:
一、
出示课件,激发学习兴趣,揭示学习内容。
二、
1、
2、
3、
三、
1、
2、
四、
1、
2、
五、
希望同学们能熟练背诵“提示语”童谣。大家平时在写自己的小文章时如果有人物对话描写,也可以试着变换提示语的位置,运用我们学习的童谣准确地加上标点符号,这样小文章就更加生动活泼啦!
教学反思:
给人物的语言描写加标点符号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特别是随着提示语在语段中的位置不断变换,其中的标点符号也会跟着相应地发生变化,这时,学生往往一筹莫展。针对这种现状,我设计了《“调皮”的提示语》微课教学,希望能帮助学生掌握含有提示语的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律,进一步在习作中准确运用。
一、教学语言形象化。从课题中的“调皮”一词,到实例讲解时的生动描述,再到“提示语”童谣的编写,都充分考虑三年级孩子的学段特点,运用拟人化的儿童语言,让孩子们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二、引用学生熟悉的人物对话作为教学载体。教学中引用了两组对话描写,分别引用三年级下册《珍贵的教科书》一文的片段和学生最爱看的《笑猫日记》。熟悉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没有距离感,学生面对视频自主学习时能尽快地进入思考状态。
三、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实例讲解→升华提炼→练习巩固→小结拓展”几个环节的设计,体现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对本课中的知识点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