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耶律】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煤炭地质概况

(2015-03-20 08:27:25)
分类: 国外地质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一、概况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位于非洲东部,赤道以南。北连肯尼亚、乌干达,南接赞比亚、马拉维、莫桑比克,东濒印度洋,西邻卢望达。由大陆、桑给巴尔岛及2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94.5 km2。首都达累斯萨拉姆。

坦桑尼亚地势西高东低,沿海及桑给巴尔岛海拔小于50m,西部为海拔1200m的高原,占内陆面积50%以上,东北部的乞力马扎罗山基博峰是非洲最高峰,海拔5895m,为休眠火山,长年各雪。森林覆盖面积占全国45%。境内湖泊众多,其中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深水湖,水深1435m。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面积6.7万km2。主要河流有鲁菲季河、潘加尼河、鲁伏河、瓦米河等。热带气候,高温多雨,分凉热两季。

坦桑尼亚主要矿产有金刚石、金、煤、铁、天然气等。煤炭开发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首家煤矿为基维拉(Kiwira)煤矿,由中国政府于1998年援建,至今仍为唯一具有一定开采规模的煤矿,年产量约为10万t,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

 

二、区域地质

坦桑尼亚大面积出露前寒武系变质岩和火成岩。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等沉积岩分布总面积约18.5万km2。新近系火山喷出岩分布较多,约占陆上面积的4%。

坦桑尼亚沉积盆地分三类:第一类是古生代盆地,如:鲁呼呼盆地、塞罗斯盆地、坦噶盆地、鲁克瓦盆地及梅坦古拉盆地等,这类盆地以陆相粗碎屑沉积为主,厚度可达3000m,在下二叠统中含煤,中、新生代被裂谷叠加(图20);第二类是新近系盆地,如:卡他勒盆地、埃西亚盆地、米库姆盆地、基洛萨盆地等,沉积厚度仅数百米;第三类是印度洋沿岸的滨海盆地,如:鲁夫盆地、鲁菲吉盆地、曼达瓦盆地等,这类盆地油气显示较好。

坦桑尼亚区域地层层序如下:

1.      红色砂岩群

主要分布在沉积盆地中,陆相、海相均有沉积。其中,陆相地层以鲁夸湖裂谷盆地中的红色砂岩群为代表,从上侏罗统一直到上中新统,沉积厚度大于3000m,可划分加卢拉组和萨恩韦组。海相地层以一系列滨海盆地中的基尔瓦群为代表,从上白垩统一直到古近系,自上而下划分潘德组、马索科组、基温杰组、南古卢库卢组。

2. 卡鲁超群

为陆相含煤碎屑岩沉积,不整合于前寒武系变质基底之上。虽称称为古生代超群,时代却从晚石炭世一直到早侏罗世,跨跃了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因含煤而闻名。

卡鲁超群在各盆地中沉积存在一定差异,简述如下:

⑴鲁呼呼盆地

卡鲁超群沉积序列如下:

三叠系 曼达组:陆相河流三角洲沉积,厚度大于3000m。

上二叠统 尤塞里组:陆相冲积扇、干盐湖沉积。

鲁呼呼组:陆相湖泊沉积。

下二叠统 姆胡库鲁组:陆相含煤碎屑岩沉积,含煤较差。

姆布尤拉组:陆相湖泊沉积,下部红色。

姆丘丘玛组:陆相含煤碎屑岩沉积,含煤较好。

上石炭统 依多西组:冰积,陆相湖泊沉积。

前寒武系变质基底。

⑵塞罗斯盆地

卡鲁超群沉积序列如下:

三叠系 鲁韦古组:陆相红色碎屑岩沉积。

玛赫赫组:陆相碎屑岩沉积。

勒赫姆贝热组:陆相碎屑岩沉积。

鲁菲吉组:与曼达组相当,底部石英砂岩,上部红色砂岩。

上二叠统 哈塔姆布勒组:典型冲积扇沉积,与尤塞里组相当。

沿鲁菲吉河出露波状层理碳质粉砂岩地层,可能与姆胡库鲁组~鲁呼呼组相当地层,其下包括主要赋煤层位在内的部分石炭~二叠系地层缺失。

⑶坦噶盆地

卡鲁超群沉积序列如下:

上部:由棕白色砂岩和绿色粉砂岩组成。

中部:由碳质粉砂岩和细砂组成。

下部:底砾岩之上为砂岩与粉砂岩互层,与姆布尤拉组相当,其下包括主要赋煤层位在内的部分石炭~二叠系地层缺失。

⑷鲁克瓦盆地

鲁克瓦盆地的卡鲁超群之上覆盖了巨厚的上侏罗统~上中新统(红色砂岩群),沉积厚度大于3000m,仅在盆地边缘的局部煤层埋藏较浅。

⑸梅坦古拉盆地

梅坦古拉盆地大部位于莫桑比克境内,仅北端约有1500 km2的面积延展至坦桑尼亚境内,已经证实盆地内卡鲁超群含煤。

 

三、煤层和煤质

坦桑尼亚含煤地层为二叠系,在卡鲁超群中。该超群在鲁呼呼盆地称松盖阿群,两个层位含煤,姆胡库鲁组含煤较差,姆丘丘玛组含煤较好,其间被姆布尤拉组相隔。

现有地质资料表明:煤系在在鲁呼呼盆地发育较好,在塞罗斯盆地姆丘丘玛组缺失,在坦噶盆地姆胡库鲁组和姆丘丘玛组均缺失。

坦桑尼亚煤炭主要产自鲁呼呼盆地中的姆丘丘玛煤田,以基维拉矿区依沃古区为代表。根据勘查报告资料,上含煤段含煤二层(1、2号),仅零星可采;下含煤段含煤段含煤七层(3、4、5、6、7、8、9号),其中3b、5、6号煤层全区发育, 为主要可采煤层。煤层厚度2~3m,煤层夹矸多,为复杂结构煤层。0.5m煤层与0.5m矸石交替出现形成“五花煤”,层段厚度可达10m。

宏观煤岩特征为3号煤层半暗型占33%,呈条带~线理结构;5、6号煤层暗淡型占57%~88%,以均一状结构为主。显微煤岩特征为3b号煤层的镜质组含量较高,为64.26%;5号煤层和6号煤层的镜质组含量低,分别为14.79%%和14.05%,半镜质组和半丝质组含量高,分别为31.22%~34.12%和44.27%~47.72%。均属低变质程度的烟煤。

煤层和煤质见表2-16。

按当地标准属高挥发性的沥青煤。按中国标准划分,3b号煤层属气煤,5、6号煤层属弱粘煤,发热量较高。虽然灰份较高且含矸率极高,但洗选后煤质大幅改善,硫份也明显降低,在非洲南部属较好煤质。洗选后较差的煤炭送到发电厂发电,精煤则以每吨300美元的价格卖给邻国赞比亚。

 

                             表2-16  坦桑尼亚基维拉矿区煤层、煤质特征

煤层号

煤层厚度

(m)

平均

夹矸

(层)

一般

原煤

灰份

(%)

挥发份

(%)

原煤

硫份

(%)

精煤

Y值

(mm)

发热量

(MJ/kg)

工业

牌号

原煤

精煤

最小-最大

最少-最多

3b

2.75

6~9

25.4

37.7

38.6

1.39

6.5

25~30

气煤

0.89-4.18

1~13

5

1.62

3~5

31.2

27.9

35.4

1.45

4

弱粘煤

0-3.57

0~8

6

2.38

 

28.9

27.7

35.2

1.93

4

弱粘煤

0-5.81

0~10

 

       四、煤炭资源量及潜力分析

       坦桑尼亚姆胡库鲁煤田位于松盖阿省西南部,北东向30°卡鲁断裂将煤田分成南北两个区域,北部区域面积约22 km2,南部区域面积约70 km2,推断资源量达9亿t。其中,基维拉煤矿1.4亿t,姆恰恰马煤矿5.85亿t,姆胡库鲁煤矿1.5亿t,紐嘠煤矿200万t,加胡拉煤矿2300万t。

       2013年7月坦桑尼亚能源矿产部长Sospeter Muhongo称,坦桑尼亚 “此前估计的煤炭总储量为15亿t,而目前预计达到了50亿t。”

       分析认为,坦桑尼亚已知古生代盆地有5个,其中鲁呼呼盆地为主要煤炭产地;塞罗斯和坦噶盆地在主要成煤期后才开始接受沉积;鲁克瓦盆地和梅坦古拉盆地均已经证实含煤,但是前者卡鲁超群埋藏普遍较深,后者在坦桑尼亚境内面积有限;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小型盆地较多,但尚未发现煤层。依上述分析认为,坦桑尼亚煤炭资源潜力可能会在50亿t以上。

 http://s14/mw690/005tERj0zy6QQ2bRNrD3d&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