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灵动 给了学生45分钟的幸福(评龙岗张庆老师赛课稿)
(2014-11-11 14:57:52)
标签:
语文教学 |
点点灵动 给了学生45分钟的幸福
——我观张庆的《夸父逐日》
昨天下午,龙岗区、龙华新区、坪山新区三区教坛新秀同台展示,为下半年的深圳市青年教师大赛预热。按要求选手们是提前一天抽到课题,然后备课,第二天展示,难度非常大,但四节课有几节是出奇的精彩。
按要求我是评坪山新区陈志勤老师和龙岗区刘毅老师的课。刘毅的课和陈志勤老师的课,现场已经表达过我的想法。杨金峰老师的课我们回区里交流。在这里我就张庆老师的课说说我的一些收获。
我觉得张庆老师的课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点点灵动 给了学生45分钟的幸福。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科学性是就课程内容而言的,其艺术性是就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言的。前者关注的是“教什么”的问题,后者解决的是“怎么教”的问题。
我关注张庆老师的课重点关注的是“怎么教”,说得更加直接实际就是关注她的“教学创意”。
她的这节课的教学创意点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新颖、简明、实用、灵活还有细节的精致。
先说说“新颖”
满足学生的课堂期待,追寻学生45分钟的课堂幸福,教师在教学设计就要创新设计。张庆老师就做得非常好,她这节课的新颖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故事导入。用学生熟知的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女娲造人、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导入,让学生在极短时间内拉近自己与神话的心理距离,于是非常迅疾的接受了老师对神话故事的介绍,巧妙地导进了课文《夸父逐日》。一位老师只有时时刻刻关注到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立场上思考问题,这才是真正的“生本教学”,因此,一开始,学生就表现出了浓厚学习兴趣。
问题导学。如“为什么逐日?”,“有哪些困难?”基于问题的教学是端木春晓老师团队正在课题研究的科研项目,基于问题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是符合建构主义原理的教学方式,也是目前最为推崇和最为叫座的教学方式,尽管这种方式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但敢于和愿意这样尝试,就是一种大胆创新。
素读释义。这里的素读是指除却标点后还原文言文本貌的读文方式,张老师借助这种方式指导学生读课文,实指方向是让学生了解文意。因为文言文的句读停顿是大部分是依据“意思群体”来断句的,不明其意,是难以读出停顿的。
精词妙解。关于“桃”实意、内涵与外延的谈论,就是重要词语的个性解读。很有必要,也很有新意。文言词是非常精练的,蕴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如果我们只是浅尝辄止、一滑而过是难以读出其味的。
图解背诵。文言文的背诵是有难度的,而且面对还是六年级的孩子学习七年级的文言文,是更有难度的。张老师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征,用图片加线索关键词的方式指导学生背诵,是一个创新之举。这说明张老师心里是装着学生在备课的。
三问探幽。“为什么逐”、“怎样逐”、“结果如何”,在学生质疑基础上生成的三个问题,指导学生一步步走进文字,走进文章,最后走出神话,达成教学目标。
“简明”是这节课的第二大特点
我始终认为,一位老师能将自己的上课的思路整理清楚才能算上一个合格的老师。说实在的,目前的很多课,我们老师翻来覆去的不知所云。教师的教学思路不清就会导致教学环节不明,教学环节不明就会导致教学目标混沌,教学目标混沌就会导致课堂教学无效或低效。张庆老师的这节课结构简明,我试着整理如下,不对之处请张庆老师指正。
故事导入——学生质疑——熟读课文——素读课文——整体感知——文言词句教学——指导背诵——分析形象——名人评论——拓展升华
其中有几个环节是很直接细嚼和借鉴的。如“名人评说”,张老师引用了陶渊明和巴金先生对《夸父逐日》的评价,让流于学生层面的理解分析一下走向纵深,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巧达支架,让学生收获更高层级的理解,收获如何提升自己思维品质的能力,非常巧妙。最后一个环节“拓展升华”,张老师引进奥运会的“李宁逐日”,这实际上在巧妙地揭示这则神火的现实意义。任何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对现今社会的指导意义,在于它对人的深层影响,对民族的优秀精神品质的传承,而不是认得几个词,了解几件事,张老师的这种立意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和借鉴的。
“实用”是这节课的第三大特点
有效的语文课堂落脚点就是增长学生知识,落实学生能力。新课标对文言文的教学的要求非常明确: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积累文言实词和重点文言句是文言文的教学重点,另外,疏通文意也是感悟和运用的基础。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文言实词、句的教学,也注重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如跟学生介绍的“读其文、通其意、明其理”这样方法实则就是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规律,助其提升能力。张庆老师,不仅仅认真让学生掌握了这些实词、重点句,还经巧妙设计(前面有述),指导学生背下《夸父逐日》,我是非常感动和感激的。我一直坚持认为,背诵是积累语感最好和最有效的方式。我是非常主张教师要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把课文背下来的,而且教师最好自己先背下来。文言文教学,教师不背下来就不要开讲。
“灵活”是这节课的第四大特点
灵活的老师会给我学生呈现灵动的课堂,灵动的课堂会带给同行教师无尽的教学灵感。张庆老师的这节课是需要用心去听,用心去捕捉的。
灵活点之一:质疑整合,创生资源。在学生发问的基础上,生成教学资源,再结合教师的自己的预设重组教学过程,这是需要功力和智慧的,她表现出来了。
灵活点之二:素读尝试,促成理解。去掉标点后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先知其言,再知其意,一箭双雕,一举两得,合情合理。
灵活点之三:类比联读,巧妙释义。讲课内的实词与学生积累的成语类比释义,如将“走”与“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走类比,让学生轻松理解“走”的意思,还能积累一个成语,这就是语文教学中心中有“积累”理念老师的最细微的表现。细节就是观念,观念指导行为,张老师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诸如这方面的实例在这节课中还有很多很多,我就一一列举了。
最后不得不说说这节课的“精致”
前面已经涵盖的我就不重复了,这里重点讲讲几点形式上的精致。
一如“书写”。张老师的字是非常漂亮,既有“赵”(赵孟頫)意,也有“柳”(柳公权)味,清新娟秀,也不乏刚劲有力。试问当下,还有几位老师能把字写漂亮,先别说有体有式了?“听说读写”中的“写”也含有“书写”之意啊。新课程标准对于书写是有非常明确的要求的:在使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何况?热爱文字,我建议从书写开始,这是民族赋予我们语文教师的使命。
说实话,当今还有几位老师能把字写好呢?或者说,还有几位老师愿意板书呢?自己字不写或者写不好,却批评孩子们写不好字,这就是“己所不欲”却施于人。我曾经上古诗词课,就用半节课用颜体正楷字在黑板上按古书章法安安静静地抄写下来,学生安安静静地看或者模仿,我写毕,学生热烈鼓掌。为何鼓掌?因为感受到了审美愉悦,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这难道不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
二如她的“表达”。干净利索,清晰准确,表“情”到位,表“意”丰富。这难道不应该让我们语文老师好好学习?
三如她的“思路”。清晰明了,逻辑性强。我前面说了,这就是大智慧,这就是厚功底。有几位语文老师能做到?
语文教学不是哗众取宠,不是装神弄鬼、玄乎其玄。教育是什么?教师就是牵引,意思就是把学生启发出来,唤醒他们的认知,在建构他们的知识体系。一节课达成一点,不贪大求全,不“天女散花”。阅读教学是什么?黄厚江老师说:阅读教学就是教师用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思考唤起和激发学生阅读体验和阅读思考,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是一种共生教学。阅读教学需要教师自己必须亲自阅读文本,必须亲自解读文本。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满足学生对节课的各种期待,才能给孩子们带来45分钟的幸福。
不过,为了让这节课更有意思,可否提点一下建议?
建议一:文言文教学可否引入一点点“诵”的方法?
建议二:对于“为什么逐日“这一问题,我们是否可以给学生一个学习支架,诸如通过介绍“逐”的造字溯源,来推论“逐”的目的和意义。
建议三:递交一个观念——一切目标的达成呈现是否可以由学生的生成来显现,教师不要越俎代庖。
个人浅见,望批评指正。最后特别感谢龙岗区语文教研员孙春成老师的创意,这个活动对推动龙华新区的语文课堂教学转型是非常有意义的,加强了合作交流,也促进了青年教师学习借鉴,促其快速成长。还感谢坪山新区中学语文教研员钱冰山老师的志同道合与所提的宝贵意见,我们将“择善而从”,不断提升和优化自己。还感谢龙岗区新亚洲学校盛校长及相关老师的认真准备和热情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