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尝试当堂达标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中期报告——“滨海新区汉沽教育科学规划课
(2014-06-06 12:57:41)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题 |
《 尝试当堂达标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中期报告
——“滨海新区汉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不断深入,教学管理进入精细化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将更多的目光聚焦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个话题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什么样的教学是高效的、低效的、无效的。多年来 ,我们的老师在课堂实践中关注自身的“教”较多,注重学生的“学”很少,特别是面对学生知识背景、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差异显著的群体 ,如何让每位学生至少大多数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达成,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与发展 ,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这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在此形式下,我们参加了“滨海新区汉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尝试当堂达标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一、课题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教育管理进入精心化背景下,要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课堂是教师成长的基石,是学生成材的基点,要实现师生和谐、互动、启发、补充,促进师生共同的进步和成长,我们必须要以课时三维目标设计和编制、优化课堂教学思路为核心,以三维目标有效实施为重点,真正解决课堂教学效率问题,进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1、扎根课堂,观察研究常态课堂教学下师生课堂教学行为,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教学服务。
2、聚焦教学实践,初步建立各学科课时三维目标体系,改善师生课堂教学行为,解决课堂教学问题,革新教法和学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初步构建基于目标教学的“当堂达标教学基本模式”,促进教与学关系的改善。
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一)、课题研究进度:
本课题于2012年2月开题,2015年1月结题,历时三年时间。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1、加强学习,提升理论素养。所谓“实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实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我们把促进教师的学习作为课题研究前提。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关于当堂达标教学的论文、专著等,如《当堂达标教学的基本理念》、《当堂达标教学》、《新课程教学中教学目标的有效制定》、《高效课堂与教师专业发展》《如何在课堂中注重学生互动、参与意识培养》等为课题的研究作好了理论上、思想上的准备。
(1)、抓备课环节。备课力求从“明目标、自主学、合作探、精点拨、整建构、找规律、巧组织、高效率、人人清”等各个方面狠抓落实。美国的教育家布鲁姆早就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不仅教师要知道,学生也要知道。对于三维的课程目标,要变成学生的学习目标,以通俗的形式或问题的方式告诉学生,这几个问题解决了,学生也就达标了。学习目标要适度,要具有可操作性和检测性,学生看到目标就知道怎么做、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这也是课堂教学能够达到有效性的基础,为此我们要求教师一定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把教学目标、重、难点、环节设计、板书设计、当堂达标训练、作业设计、课后反思等方面体现在教案上。
(2)、抓课堂教学。如何上好一堂课,关键应做到:“主导作用到位,主体全员参与,课堂艺术,师生配合默契,精讲多练,层次分明,因材施教,各有所得”。依据“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我们力推45分钟的有效课堂,要求精讲多练,每节课必须做到当堂训练、当堂达标,探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现组内互助,组间竞争,以优带差,优差互补,我们要求对于学生在自学中不会的问题老师不要急于解答,而是先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当然讨论前要提出具体的要求,包括层次分工,一对一讨论、小组内交流,随时用红笔标出疑问等,在学生讨论的过 程中老师巡回检查而不要急于讲解,要充分发挥学生互助的作用。老师可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临时聘请教师助理,这样不仅缓解了老师的压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增加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实际操作中要灵活掌握,要实事求是,不要走过场。教师在巡回检查的过程中,不要留死角,及时了解所有学生的情况,为下一步的学生展示和教师点拨做好准备。
其次,要做到人人清。一节课结束的时候,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情感的培养不可能一刀切,但衡量一节课是否达标,是否完成了预期的教学任务,还可以看是否每个学生都掌握了这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保底不封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通过基础练习、巩固练习 、拓展提升去达成既定的学习目标。以当堂达标测试卷【或题】的形式呈现,这样老师就能准确的知道哪些学生还不会,什么地方不会,如果在下课前不能解决的话,下课后交学生小组互助解疑,或由教师给学困生以帮助,做到“日日清”。要把“人人清”看做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措施。
再次,开展全员听、评课活动。先后组织了茶淀中学“校内研讨课”、“展示课”、“课题实施研究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活动。通过听课、研讨、交流使大家意识到,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的方式,还是学生的学的方式都应该较好的体现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必须以优化课堂教学为立足点,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真正达到“低负高效”的课堂教学。
(3)、抓师资队伍,保证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自课题实施以来我们狠抓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除了年级组、教研组依据学期计划按主题进行活动外,学校每周二组织教师集中学习,进行业务辅导、业务讲座。为了使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个人素质,学校精心制定计划,将专家、优秀教师请进来,让老师们走出去,先后有近百人次外出教研、学习、交流,老师们的足迹遍布了汉沽区域的所有初中校
2013年12月26日,由张贺起校长亲自带队,联合体学校到天津中学进行学访、交流。目的使参研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当堂达标”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2013年12月3日,我校与高庄中学联合特邀后沽中学程树伟主任、邵寅副主任给老师们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专题讲座,就涉及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话题,从准备、计划、实施过程、激励措施、学生合作样式,课上、课下的配合以及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使老师们茅塞顿开,大家对“小组合作”教学最终能解放老师、解放学生达成了共识。
2014年3月12日,由教学副校长徐秀英带队,我校一行多人与三中、九中、桃园中学的老师赴天津市北辰区普育学校观摩、研讨、交流,共参加了来自普育学校和塘沽实验学校5位老师的“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当堂达标”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展示和评课活动。回校后,我们组织了交流活动,与会教师一致认为:教师要勇于、善于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不仅注重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的传授,还要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我们重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问题的研究。在实践中,我们组织教师观摩徐建兵、徐福琴、冯永宁等老师的课,有针对性的研究对“预设性问题”的处理,重点研究“生成性问题”产生的情境和背景、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延伸发散思维的手段。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学生,教师只引导学生自由、主动地生成和发展,给学生提供创造性的空间,学生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和随机性。课堂教学“形散而神不散”。看似凌乱的课堂,却能达成既定的目标。
3、及时总结,促进成长
在平时认真记载好科研活动,循序渐进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注意课题研究过程化。指导督促参研教师积极认真的开展课题研究,实施痕迹管理。
三、成果
1、教师的教学思路变了,构建了一种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比如语文组的反复吟读教学思路、板块练读教学思路、提炼组合教学思路、学法指导教学思路、文学欣赏教学思路等。
数学组的创设情境引导发现;讲解传授整体建构;活动参与提高效率;讨论交流归纳特征;分层训练当堂达标以及知识链接,引入概念;列举实例,同化概念;强化训练,升华概念;归纳总结,落实概念等方法。
英语组在词汇教学方面多采用实物、图片 、简笔画、肢体语言等的情景教学法,课文讲解常采用导读自疑、互助解惑法、语法讲解常采用观察——归纳法、对比法和趣味活动法,在练习时通常采用分层训练、巩固提高,归纳反馈、当堂达标等方法。
2、学生的参与度高了。
首先学生有自主学的时间了。上课的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注重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传授还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充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才是学习 “主体”。教师不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学生,教师只引导学生自由、主动地生成和发展。学生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和随机性。对于新授课老师不急于先讲,而是先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己操作。过去老师都是“先教后学”,老师认为这节课是新授课,学生对于这些知识是一无所知的,所以老师要从头讲起。现在的新知识先让学生自己看书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给学生完整的自学时间。同时在自学指导这一环节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阅读、讨论、实验探究等】、明确要求【对组长的要求、不同层次学生讨论的要求、组内交流的要求、红笔标示的要求、改错的要求 、纠错的要求、点评的要求等等】。
其次学生有合作探的机会了。对于学生在自学中不会的问题老师不急于解答,而是先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也就是我们现在许多老师采用的小组合作模式,【4人一小组】讨论前要提出具体的要求,包括层次分工,一对一讨论、小组内交流,随时用红笔标出疑问等等,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巡回检查而不急于讲解,充分发挥学生互助的作用。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临时聘请教师助理,不仅缓解了老师1对30多名学生的压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增加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师在巡回检查的过程中,不留死角,及时了解了所有学生的情况,为后边的展示和点拨做准备。
3、撰写积累了一批有一定价值,可操作性的论文、案例、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等。
李海滨老师执教的语文课《杨修之死》在2012年天津市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课评比中荣获三等奖。在2012年滨海新区汉沽中学语文教师写作实践竞赛中获初中组一等奖。
徐福云老师在滨海新区汉沽第八届中青年教师双优课赛评比中荣获进步奖。
牛钦老师在滨海新区汉沽首届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在滨海新区汉沽第八届中青年教师双优课赛评比中荣获进步奖。论文《语文教育创新应处理的几个关系及创新的实践》获天津市基础教育2012年“教育创新”论文评选区县级三等奖。在2012年滨海新区汉沽中学语文教师写作实践竞赛中获初中组三等奖。
叶秦老师在滨海新区汉沽首届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荣获二等奖,论文《激发信息技术课堂兴趣 构建高效课堂》获天津市基础教育2012年“教育创新”论文评选市级三等奖。
李凤梅老师在滨海新区汉沽第八届中青年教师双优课赛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邵辉老师在滨海新区汉沽第八届中青年教师双优课赛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在“推进特色教研,关注学困生群体转化”教学实践研究中,被评为学困生转化显著先进个人。
徐福芹老师在滨海新区汉沽第八届中青年教师双优课赛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在“推进特色教研,关注学困生群体转化”教学实践研究中,被评为学困生转化显著先进个人。
冯永宁老师在滨海新区汉沽第八届中青年教师双优课赛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王欣老师在滨海新区汉沽首届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荣获一等奖,课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在中学理科课件评比中获区级二等奖,论文《浅谈中学数学教育创新理念》获天津市基础教育2012年“教育创新”论文评选区县级三等奖。
杨会香老师在滨海新区汉沽第八届中青年教师双优课赛评比中荣获二等奖,在2012年滨海新区 汉沽中学语文教师写作实践竞赛中获初中组二等奖。
姬玥颖老师论文《打造英语高效课堂》获天津市基础教育2012年“教育创新”论文评选市级三等奖。
郭文琴老师在滨海新区汉沽首届教师“三项”基本功竞赛活动中荣获中学语文学科二等奖。在2012年滨海新区汉沽中学语文教师写作实践竞赛中获初中组二等奖。
刘秀丽老师在滨海新区汉沽第八届中青年教师双优课赛评比中荣获三等奖,课件《三视图》在中学理科课件评比中获区级三等奖。
通过实施,我校的课题研究虽取得了一点成效,但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课题组研究人员都是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繁重,精力有限,课题研究持续性欠缺。课题研究的资料积累工作还需继续完善等等。今后我们将逐渐改进 ,使我校的课题研究尽早的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