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江西遂川“营盘圩”的由来

标签:
历史旅游情感时尚图片 |
郭名德
江西省有一个“离天最近”的乡,叫营盘圩。营盘山高水清景色迷人常常云雾缭绕。此地气候宜人温和清润凉爽一夏(年平均气温仅15.1)。是全国的第二大候鸟迁徙通道,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千年鸟道。
每年春天和秋天,人类会惊奇地仰望着天上那些成群结队、遮天蔽日而又神秘莫测的旅客——“候鸟”。它们翻越高山穿越云层,迎着暴风雨、甚至不管遭遇任何情况,它们仍然会沿着一定的路线,从不失信,年年如此。春来秋往的迁徙对它们来说,是使命,是责任,更是一种承诺。
营盘圩以前称关口乡,“关口”顾名思义指通往一个地区的山口,地势险要崎岖隘路。
神鹰岩悬崖峭壁对面的关口,两山对峙,形成了天然的峡谷,这峡谷仅一条古道通湖南省桂东县,所以当地人把关口的大峡谷叫大峡(大厦),在大峡峒里有二条小河在此交汇合龙。然而在合龙处就又分成了二条古道溯溪而上往湖南,一条经小峡(小厦)古道上饮和亭至湖南桂东烟竹堡(青竹),一条经鸡笼寨至湖南桂东南麻土(南华)。除此之处,在关口中还有一条古道经桐古,翻过牛头坳至湖南的炎陵中村。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天然关卡——关口。它虎踞龙盘在罗霄山脉的一条湘赣古道上。通往湖南等地的咽喉之地。到后来,由于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把“关口”改名为“营盘圩”。
客官,你知道为什么把“关口”又叫“营盘圩”了吗?
这是一件鲜为人知的历史大事件。据曾氏族谱所著:“于咸丰丙辰年泉城失陷,邑侯博厚,避寇于此,设营团练兵,尔后称营盘。后来在此建立圩场,故称营盘圩”。
也就是说:在清朝的1856年,咸丰皇帝为清朝第九位、清军入关后第七位皇帝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的年号,他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其训练指挥的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
那年,遂川县城被起义军占领。遂川县的县令博厚,为免遭义军(寇盗)侵害而避居于关口。他组建营团小股部队在关口练兵,加强军事力量,以图再夺回县城。从县城撒退避乱时,遂川县官府人员家属妻儿老小及避乱百姓一同进入了离县城约200里的罗霄大山深处关口。至所关口人员突然增多,使关口集地有了一个固定的交易集市。当地人把这个物品交易集市叫圩场。
不知哪一年,遂川县令博厚带领在关口集训的官兵向遂川方向开发进军,与朝廷派来的大部队人马一道夺回了遂川县城。遂川官兵撤走关口之后,关口的人员突然减少,只剩下唯数不多的本地人。
由于关口这地方曾经如大集市那么繁华过,周边(戴家铺、大汾、湖南桂东、炎陵中村等地)的商贾依然像以前一样前来关口做买卖,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此集市改称了一个带有军事意义的名字——‘营盘圩’。(营盘,兵营的旧称)
营盘圩乡在1958年与戴圣乡合并为戴圣人民公社,1959年又分开为关口公社。1969年关口、戴圣合并称营盘圩公社。1984年政社分开,改称营盘圩乡人民政府,沿用至今。乡政府驻地营盘村肖家湾,海拔860米,是江西省离天最近(海拔最高)的乡政府所在地。这就是营盘圩的由来。
“行走山水间,美景在营盘”。营盘圩乡山清水秀,风光绮丽,温润多雨,气候宜人。旅游景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千年鸟道由此经过。营盘圩乡干群同心、群策群力,工作有序,经济持续健康而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日益优化,到处干干净净。近年来,营盘圩乡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授予的“全国环境优美乡”荣誉称号。2018年7月由《中国天气网》《中国气象频道》《江西日报社》《江西气象网》联合发起了“寻找避暑旅游目的地”活动。营盘圩乡因有夏季气候舒适,生态环境优良,服务配套完善,适宜避暑旅游、休闲养生的优势。又获得“江西省旅游避暑目的地”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