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下班回家,LG去买腻子粉然后在外面吃饭,我自己在家切点五花肉,然后炸干油,再用油炸瘦肉,焦脆的,盛出来放一点盐就很香了,余下油再煎个鸡蛋,下一碗面条,放点清菜; 家里有皮蛋在锅里煮一下,剥开壳弄碎放点香油、味极鲜,香醋,自己一个人吃饭也香香的。
吃饭香,人才有精神嘛,每次打电话给妈妈,就说没有胃口,啥也不想吃,也没有想吃的,总是比较凑和的一顿,偶尔的给自己做手餐擀面或是炒个菜、包些饺子;
记得小时候,发小的奶奶,虽然有几个儿子,但是总是自己单吃,即使发小家只有妈妈和她(哥哥不在家、姐姐已出嫁了)那也不和她们一块吃,她的奶奶有一间自己的厨房,仍然记得是一间茅草屋,经常的给自己煎个鱼,或是让别人从街上带些菜回来,老太太比较会吃或是叫重注吃,那个年代的人大都更为节省。我的奶奶就是啥不得吃的,有点好吃的,总是顾及孙子孙女。
这样一提我又想起了,我的奶奶,很小的时候,奶奶就比较老了,所以在我的印象里,奶奶是裹着小脚,柱着棍,穿着旧式衣服(带大襟的衣服),比较爱干净,那个小脚裹的尖尖的,脚后跟大一些,只有大拇指是正常的,其他四个都断了,封建社会的迫害。爸爸会为奶奶剪头发、剪指甲、洗衣服、洗脚,从小看在眼里爸爸的孝顺;奶奶在四个儿子家轮着吃,一家一个月还是半个月,记不得了,每轮到我家,我们家人都比较开心,有些时候早上,妈妈会为奶奶蒸一碗鸡蛋,有时候奶奶舍不得吃,记得有一次爸爸一生气就把鸡蛋倒掉了,奶奶心疼的半天未见有干眼泪。奶奶在我们家,姑姑要是来看奶奶,我们和其他三个大伯家的孩子,都争着拉姑姑到自己家吃饭。现在想起来,姑姑多受欢迎呀。直到现在想起那个时候我觉得好幸福呀,一大家人这么和睦,奶奶那时不能为自己洗澡了,我和妹妹为奶奶洗澡,还被二姑表扬了,为我俩买了新衣。
城里的二姑给奶奶买过几个拐棍,小时候的我们就觉得挺好玩的,那时奶奶娘家的弟弟(年纪也很大了)走路过来(一路上休息几次)看奶奶,家人们都觉得好感动。
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奶奶走了,83岁,当时觉得不像真的似的,因为奶奶只是不舒服并没有什么大的毛病。
奶奶在家,一大家人比较和睦,奶奶不在了,一大家人就散了似的,没有凝聚力,直到现在,只有三伯父在了,堂兄弟堂姐妹也不甚走动,各家遇事也没有太多的关心和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