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物料帐月结问题总结-KE 396

(2016-04-02 21:22:34)
分类: FICO

(1)物料标准价格最好要定期修改

       很好理解,物料A标准价格6000元/吨,而因为原油的价格持续下降,造成物料A的实际价格为2500元/吨,如果物料帐运行没有任何问题的话,倒无所谓,无非是产生-3500元/吨的价格差异,最后实际价格还是2500元/吨,这是一般情况;可一旦运行出现异常,差异无法分摊,事情就大了,物料A标准价格6000元/吨因无法分到差异,你可能得到最后的“实际价格”也是6000yuan/TON,然后是一个巨大的异常差异,你手工去搞?

(2)物料标准价格要及时修改

 比如,今天是2016/04/02,结2016/03的业务,标准价格变更在2016/04/01日,然后在2016/04/02发料到上月,(发料到2016/03),此时必须打开(TCODE:MMPV) 2016/04期间,这样好了,发料到2016/03同时产生2个凭证(起码浪费空间), 一笔在2016/03,一笔差异补在2016/04 ,这是合理的。

 

物料过账日期

系统日期

2016/03/31

2016/04/01

2016/04/01

物料标准价格(2016/03

物料标准价格(2016/04

3000/

4000/

2016/04结算2016/03业务,过账物料发料,财务凭证产生2个,1个是3月发料凭证,一个是4月的差异调整凭证,这样保证2个月的物料明细金额一致(假设发1吨)

2016/03会计凭证

2016/04补差凭证

借:生产成本-原料 3000

借:原材料差异1000元(ML不可见)

   贷:原材料  3000

   贷:ML差异1000元(TCODE:CKM3查看4月在期初,因为4月单价4000,补差-10003000元,这样保证2个月库存金额一致)

   如上表,因为你在4月才修改4月的标准价格为4000元/吨,但又在做3月业务,此时就很搞笑了,

2016/03 发料是以3000元的标准价格发出;而现在又是2016/04,价格是4000元/吨,此时实际上你发一顿,在

3月是1个价格,而4月又是一个不同价格,但其实2个月又要联动,否则2016/03期末库存《》 2016/04期初库存啊, 因此在2016/04的期初,你发料2016/03,在4月标准价格是4000,因此期初补差-1000 ,就达到

2016/03期末库存=  2016/04期初库存 。

     这太烦了,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2016/03/31号前就要修改2016/04 的标准价格,同时绝对不打开2016/04 的物料帐,在TCODE:CKMLCP最后结帐时那个时间点财务开2016/04 的物料期间,将2016/03的期末库存转移到2016/04期初。切记,切记!

(3)销售移动类型尽量对应到CF 而非CC

     物料帐最后结帐报告KE 396错误,大概意思是物料主数据产品组为01,而开销售订单该物料的产品组被调整为03 ,造成的后果是物料帐结算无法产生会计凭证

  那么如移动类型601 设置为CC(就是将产品价格差异重新分配到盈利能力duan),无法产生物料结算会计凭证了,因为PSG变化了,要打补丁,但又不记的哪1个了l

     那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物料帐的“设置CO科目分配"不选择,消耗重估继续,这样cKM3可以看到成本差异也下沉到PSG,仅在过账时(就是产生FI凭证)去掉“设置CO科目分配",这样销售重估将采用COC科目+1个通用PSG,就避免了KE 396错误。

http://s1/mw690/005txlFogy70CjIeago90&690396" TITLE="物料帐月结问题总结-KE 396" />

销售移动类型601没有必要搞CC(就是将销售成本差异分摊到每个PSG),只要有一点财务常识就知道这个道理,比如同一个产品的销售定价(销售收入)不同,比如A产品卖给A客户的定价可以是250元,卖给B可以是260元,这没有问题,但销售单位成本应该是相同的,既然如此,就没有必要在物料帐分摊成本差异时还要将成本差异分配到A客户对应的PSG, B客户对应的PSG,无非就是增加性能负荷,这样看来貌似A/B客户对应PSG段看来就是(日常销售的标准成本+ 分摊的差异成本 = 实际销售成本?),

我可以很责任的告诉你,这恰好是画蛇添足! 脱裤子放屁,因为假设有个A产品有个手工的销售成本过账,

那PSG A/B恰好少了这一块,有没有?!

 

产品A

客户

日常销售

差异分摊

实际成本

PSG单位成本

标准单价3000

客户A(数量10

30000
PSG A

3000
PSG A

33000
(PSG A )

3300y/T

总差异3600根据数量分摊到PSG A+B

客户B(数量2

6000
PSG B

600
PSG B

6600
PSG B

3300y/T

生产A的某原料YL1手工将异常差异1200调整为产品A的销售成本,对于产品A的单位销售成本应该为(36000 + 3600 + 1200/12(总销售数量)= 3400/吨(这才是最正确的)

 

       通过上表,因为存在手工调整的差异(这几乎无可避免),所以 将601销售移动类型设置为CC是脱画蛇添足,如上表,其实产品A的单位成本用销售成本科目金额 + 产品A明细特征 除于总销售数量得到的单位销售成本为3400元/吨,而PSG搞了半天,仅仅是3300Y/T,反而不对了。

601配置到CC: 第一,影响性能,因为差异要UPDATE到每个PSG; 第二:增大物料帐结帐凭证错误风险,很显然越明细月容易出错;第三:然并卵,画蛇添足,反而具体产品的销售成本失真! 这不有病吗?

      所以,在国内,永远不要将601移动类型配置到CC(原始科目+原始成本对象,也就是销售成本+PSG),这样是用脚思考出来,显然很傻很天真!

 If you didn’t check Revaluate consumption and Set CO Account assignment check box,
the price differences and exchange rate differences was  transferred into collective G/L
account( Defined by Tcode OBYC:Trans key : COC) instead of original G/L account and Original Account assignments.
Collective G/L account can be recognized as a kind of COGS.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