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范村俗称石板路头,辖硕范、杨岗、郑塘、龙山沿、毛塘沿5个自然村。2008年被评为“浙江省绿化示范村”,2012年被评为“浙江省文明村”。2016年区域调整,与前宅村合并,称硕宅村,自然村扩大至前宅、林家、上南塘、下南塘、杨塘(兰)殿,共九个自然村。
硕范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始祖为胡简,始迁祖为胡彦思(1264——1312),字圣述,号虞宾,行千四,于宋末元初因避战乱,由寿昌七都富塘迁居兰溪诸葛硕范庄。宗族堂名:著存堂。见砚峰南2公里处有一四周高中间低、古木葱郁的风水宝地——硕范,于是迁居于此。自此,与方、何、童、徐、芦、诸葛、李、刘、陈、王、杨等氏和谐相处七百余载。
硕范村风光秀丽、绿荫葱郁。整个村落以胡氏“馀庆堂”为中心,座北朝南,民居四周环绕,村口有三口池塘,村周边有四百多株香樟环山相围,其中有千年古樟七株,翠绿葱葱,风光旖旎,形成周边高中间低的有防御功能的,俗称“燕子窝”的风水宝地。走进硕范村,村口路边、池塘边,都能看到刚栽下不久的樱花树,植株连片,错落有致。浙江诸葛草堂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正在该村营造以樱花为景观的花海景观项目。现在,硕范村的樱花种植面积已近500亩。村口池塘边,仿古长廊、告示牌、应景小桥等建筑应运而生。
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胡氏馀庆堂、近光堂、王氏缜德堂、陈氏敦睦堂、徐氏敦睦堂、民居24座,胡公殿遗址1处,建于清中期的五开间三进两明堂的胡氏宗祠位于村西,其中胡氏馀庆堂已于2005年被列为兰溪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硕范胡氏馀庆堂
胡氏“馀庆堂”占地面积500余平方米,明代末期建筑,平面为三间三进一穿堂。坐北朝南,硬山顶。前进明间为一戏台,次间为后台及房,明间梁架为四柱九檩,为五架梁带前后双步梁,月梁造,次间为五柱九檩,穿斗式。
中进为正厅,明间后额枋上悬有一遍,上书“馀庆堂”,明间梁架为四柱十檩,为五架梁带前四架卷棚后双步梁,月梁造,梁断面呈弧形梁嘴饰半月状龙须纹,扇形雀替。次间五柱十檩,前四架卷棚抬梁,其余均为穿斗式,檩条下方均有斗拱支托。
后进为享堂,有楼,楼下承重为月梁,重檐,前为四架副阶,后承重上有随梁枋,用斗拱承接。楼上结构简单。
硕范胡氏族训
据《硕范胡氏族训》选:
1.父母生子命名,自德、谦以上多犯祖先名讳,但积习既深,难以改正。今自瑞行之下,取讳必须双字,今预定十六字以为取名上字,閤族通仝之例,凡生子者只须取下一字以合之。其十六字曰“美、玉、光、昭、精、金、质、润、久、嗣、昌、龄、膺、休、永、振。”如年庚生在瑞字行者,取讳即曰“美某”云云,在翼字行者,取讳即曰“玉某”云云是也。
2. 凢生子命名切须敬避庙讳、御讳,以及先代帝王圣贤之讳与本身祖宗之讳,如有不知而误犯者,速宜改之。
培育人材造就小子,端由家塾。然贫家有可教之子,而窘於财,必至於废弃,宜俟祠宇告成之日。拔起祠田岁收祀榖以为束修之费,便可请师开馆,著为程式,则胡氏之子孙,富者不禁其另请师傅,贫者不拒其诣学从师,将见秉耒而耕耘,亦可执经而问难,农桑礼乐并举无遗矣。
3.父母养育之恩犹如昊天,罔极人子生事葬祭,岂容偶怠?本族如有自私口体不顾父母之养,甚至忤逆家常,得罪天亲者,初犯拘至宗祠前责治。至於执迷不改,再行革出宗祠,终身不许与族事。倘或儿媳不孝公姑,皆由其夫治家无道,自宜罪归於夫主。《孝经》云:“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本族如有蹈是辙者,祠首秉公议责,不得轻宥。
4.民无职业必至交游匪类,日趋下流,其行藏出入必多不正,或奸淫窃盗,或拐骗诈伪,上干国宪,下玷家风,不祥孰甚。本族若有犯此,即行革出宗祠,终身不齿。
5.人家惯习健讼,崇尚刁徒,必至无中生事,富可使贫,甚至骨肉相残,天性刻薄,良由族长好设讼事,後生闻风趋附,由是恩义乖无情多讼。本族长老宜讲习勤俭家风,隐遏奸刁诈习,庶俾淳风朴茂,世泽延长,克称仁里矣。
6.每岁冬期,族中绅士理当执事与祭其游庠出身绅士冬前一日入祠,至冬日之夜出祠。生员颁胙二斤,廪生四斤,岁贡六斤,举人八斤,进士十六斤,以上又各颁羊肉二斤。族有荐举宾筵者,颁胙与生员同,不颁羊肉,或生员荐宾筵而称介宾者,颁胙与岁贡同。其白衣捐纳之绅士,惟冬日留燕而已。监生捐钱三千二百文,颁胙与生员同。贡生捐钱拾千文,颁胙与岁贡同。其馀杂职,视捐钱之多寡为颁胙之升降,总以监生之捐钱升算。以上概不颁羊肉,其馀少壮之子孙颁馒一双,外甥亦同。
7.宗庙之礼祭毕而燕,自古有然。今族中耆老於冬祭之日,自六十以上者享堂畱燕,七十以上另给胙一斤,八十以上另给胙二斤,九十以上另给胙四斤,百岁之人另设燕一席,绅士培燕,给胙十斤。盖达尊有三齿,莫重於乡党。今於祭毕之时行养老之文明,敬长之义,尊高年所以示後嗣也。
8.族有孝子慈孙,其祖父未有祭祀,必有不忍忘者,则卖祭之例尤不可以不定也。祭分大小,凡买小祭者出钱三千二百文,登行於祝读而祭之,给胙一斤。其买大祭者出钱十六千文,每岁冬祭,其子孙自备案几、帷褥,祠内备办四两红烛、一对荤品、四色素品、四色迎主於享堂,登行于祝亦读祭之,其祭品给与其子孙收领,颁胙五斤。
9.祠内租息细微,遇凶年饥岁,祠长必当量入为出,颁给祭胙须斟酌减除。唯绅士耆老之燕、胙,无论年之凶丰照定例而行。盖绅耆人在有胙,人亡则无,是颁给之有尽者,其馀捐胙祭胙,与祠同休戚,是颁给之无尽者也。
10.凡生童应试,国有科费,邑有学租,乡有书田,皆所以优待斯文,使人知诗书之宜读也。族祠租息虽微,而颁给试费亦有定例,凡童生院试,给费三百文,生员岁试给费三百文,乡试给费一千文,举人会试,给费十千文。虽给费不多,仅称小补,而亦见重士之一道也。
11.族中祠长永远不得传世,须另择族中子弟之贤者而立之,以祠长之子孙恐其未必贤也,即有可继者亦必俟三年阕服之後,公请入祠,不得专权私请。至祠长有愿谢事退身者,亦不得私请一人以代己职,盖祠长须公议公请,必得其人而後可以无废事也。
12.宗庙所以安祖先奉祭祀,须以洁净为美,凡灰柴器用等物,毋许堆积祠内,以秽先灵,即外人观之亦觉不雅,且堆藏物件,积久则蚁生,必至毁灭祠宇,蚕食主龛,罪莫大焉。为子孙者当念创造艰难,守成不易,各宜凛遵,毋犯祠禁,庶登斯堂,焕然常新矣。
又据《硕范胡氏家训》选:
1. 长幼、尊卑、秩叙明,而凌竞之风不作。士农工贾职业务,而奸宄之计不生。奉父母以甘旨,课子弟以辛勤,序党族以昭穆,辨内外以嫌微,养子毋为禽犊之爱,当教之以义方,治家勿尚戏谑之风,贵齐之以严肃,孝悌忠信必咨嗟而乐道之,则人知劝善焉。放僻邪侈宜戒惩而阻抑之,则人知避咎焉。人情履丰厚而盈溢,处卑约而怨尤,孰知富贵可遇而不可求,贫贱可安而不可却,尽人事以俟天时,勿营情以伤性命,从善如登当式仁里,为恶如崩宜鉴互乡。否则彝伦攸斁,犹太阿之倒持,礼义踰闲如沐猴之冠带,皆由父兄之教不先,因而子弟之率不谨,是用未事之箴,永作坚冰之戒。
2.人家要鼎新气象,端自振纲常、明秩序,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类,乃人道之大经,立身之根本。若废弛不讲,则风俗萎靡不振。然欲维持风化,实赖老成持重之人讲明定宣导,庶使卑幼有所遵循,风化不至委靡矣。
3.父兄要大家声光门闾,所望在後生英俊,使蒙养未端,骄纵成习,欲期学业有成,不亦难乎?必自孩提时,子能饮食教以右手,知言语谕以唯诺,如《礼记》《幼仪》诸条,日使口诵如常话,将习与性成,幼能言之壮,能行之作忠作孝,实自童子始。故家富而子弟俊秀者,宜请严师训导,理所固然。即不幸而贫,生子清秀,父兄虽有志而教养无资,邻里亦宜捐资扶助,冀其有成。自今视之,其分虽有亲疏,而以胡氏之祖宗言之,谊属一本,非若秦越之不相关也。
4.人家须要重高年、尊有德、崇节俭、黜浮靡。自父兄而外,凡接见党族,如侍坐随行之类,必以幼仪自闲。凡长者商议公事,虽有过言,卑幼欲为救正,宜俟其閒暇从容引喻,隐而不显,方是几谏之道。若乘长者方言不论是非长短、偏执己见,俛言喧闹,非特犯上凌尊,抑且有伤族体。後生小子如有蹈是辙者,切宜戒之。至於吉凶、嘉会之礼,人所不免。过奢则财用匮乏,过俭则朴鲁无文。惟量入为出,称家有无,庶令凶慌有备,室家安堵矣。
5.教子弟不可不教他读小学。盖小学中无非爱亲敬长的道理,洒扫应对的礼节。每日读教他听,行教他看,小儿家看听熟了,自然心化,到得长成,便是君子好人。养女儿,为母的须要自己端庄温雅,克遵妇道,再谕以婉娩听从之训,女儿家看好样子嫁出去,会侍奉舅姑,口稳贞洁,为父母的多有好光彩。不会教训的母,其女决多败德,父母便要受气,这都是自家失教,于别人什么事?
6.为子该孝,为父该慈,理之常也。然人之侍子未有不慈,而事父未必皆孝者。盖人止知子为自己之遗体,而几忘己身为父母之遗体。知子今日有须己之养育,而不知己身昔日先有赖於父母之养育,狃目前之恩爱,忘罔极之劬劳,此之谓循末而忘本矣。顾前人之足迹即後人之安步,为子者不可不察,断不可效尤而忘养育深恩也。
7.今之事父母者不必责他如何是孝,但使夫妻好合,兄弟和谐,家无争斗之声,父母得平安过日,此便是中人之孝。
8.兄弟分形同气,彼此相依,幼时则传衣食、共学业,相得如鱼水,及长而娶妻,袵席之情似密於兄弟,尔我之见既成,而後枕边言语得乘,而离间之小事搬起大事,一语唆成千百语。盖妇人原无远见,祗求自己分居安逸,衣服饮食不至彼此分减,以致骄纵儿女,其愿已足,那管你家兄弟之长短。为男子者心无主见,过听妇人言语,遂至手足乖离者,盖亦弗思而已。
9.为人须要安分守法,治家勤俭,待人谦恭,凡事依理而行,无为非义,又要恤寡怜贫,不趋势利。如此积善,天必佑之以福,则庆在身以及其子孙。若妄为不义,贪暴恣睢,以富欺贫,以贵凌贱,以圈套害人,冤枉广甚,天必降之以祸,总逭天诛於一时,必贻灾患於子孙,自古及今无有不报仔细,看来安分的好。
12.人家教子读书不就,或令务农,或为商为贾,各有定业,若旷日嬉闲,彼将肆其非僻之心,二三成群斗纸牌学赌博,由此渐起,始则尝之,继则恋之,终且安之,父母即加箠楚拘禁关锁,至死依旧不改,始悔教之不先,亦已晚矣。有子弟者切宜戒於未萌,无待绳於既悮。
13.人家嫁娶必择门楣当对方可结婚,如娶妇必访其父母家训严明、性行端洁者。嫁女必择其舅姑淳朴崇俭谨守礼法者。假使趋财附势,苟且相就,贪一时之小利,忘日之至忧,妇必傲其舅姑,女必非其配偶,求荣反辱患,悉由此先君子文定公有言“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家”。嫁女胜吾家者,则女之事夫必执妇道;娶妇不若吾家者,则妇之事舅姑必敬必戒。斯言诚可为家法。
兰西最大的官堰——龙山堰
龙山坝堰位于游埠溪上游、诸葛镇硕宅行政村龙山堰自然村东南方向,因坝堰就建在该村边的龙山边而得名,最早称楼山坝堰。该堰于明永乐22年(1424)竣工,有近六百年的历史。水源长四十余里,原灌溉现在的诸葛镇厚伦行政村厚伦桥、厚伦胡自然村和永昌街道姜坞底三村土地1500余亩,也为上游的农田灌溉予以方便。兴建龙山坝堰,经工部派员勘测设计,故又称“官堰”。
当年发起兴建龙山坝堰者,乃诸葛镇厚伦胡村始祖胡钿(1357–1428),字华玉,号南园,行孝六。胡钿娶姜坞底人姜氏为妻,有四个儿子,三个儿子在永乐年间考取了进士,其中,长子和四子任知县,二子任通判,三子管家。因建龙山坝堰有功,永乐二十二年(1424),胡钿被朝廷诏赠“迪功郎”。
龙山坝高丈余,长25米,用红条石垒砌而成,龙山堰即渠道,长达二公里,从龙山坝西侧经厚伦胡八石坪、姜坞底上石坪、下石坪直达毛沿口(终端在永昌街道上石桥行政村毛沿(堰)口自然村北,称毛堰)。龙山坝堰是当年兰溪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为了充分有序利用坝堰之水,三村知名人士曾经坐在一起,制定了一份用水协议。太平天国战乱,原制订的用水协议书被烧毁,用水秩序曾一度引起混乱。
清光绪十年(1884)五月,厚伦桥、厚伦胡、姜坞底三村再次召集村中有影响力的人制订了《管水放水协议书》。其中规定,每月初二、初三、初六、初七、初十、十一、十四、十五、十八、十九、廿二、廿三、廿六、廿七,以上十四日,胡姓放水,毛、姜两姓不得放水混规;初一、初五、初九、十三、十七、廿一、廿五,以上七日毛姓放水,胡、姜两姓不得放水混规;初四、初八、十二、十六、二十、廿四、廿八,以上七日姜姓放水,毛、胡两姓不得放水混规。每月廿九、三十日,亦按月编走,胡姓管正、四、五、八、九、十二等月;毛姓管三、七、十一等月、姜姓管二、六、十等月。水之有无,各听天命。当时厚伦胡土地较多,大约占二分之一,所以放水时间也占二分之一。
协议还规定,照期开水放水,卯时起迄,一昼夜为止。违者罚银六钱四分,三姓公用。
由于河道淤泥沉积,水位提高,原坝截流效能降低,并且为了增加坝上方溪两岸自流灌溉面积,于2008年在原坝的下方新建一座拦水坝,作为兰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之一。原建的龙山坝淹没于水底保留着原状。
明代正德五年(1510),章枫山编簒的第一部《正德兰溪县志》中有龙山坝堰详尽的记述,严禁上游截拦水源。清代乾隆二十八年(1763),上徐乡保图(村)在白象地方截拦水源,府和县都出告示严禁。清道光六年(1826),兰溪全县大旱,菰塘畈村又在白象地方建方公堰,厚伦胡村第十七代公胡绍裘会同厚伦桥、厚伦胡、姜坞底三村联名向县告状,凭《正德兰溪县志》所载胜诉,菰塘畈败诉,不准建造方公堰。从此,龙山坝上游水源畅通无阻,三村的1500多亩良田,大旱之年也能够保丰收。当然,龙山坝的建立,其上游溪岸两侧的良田也得以灌溉。
从民国初年至今,三村经历了复杂的区域变更,不过,这并没有削弱三村的联盟。上世纪六十年代,诸葛乡在上游修建了洪垅水库,拦截雨水充沛时的洪水,用于**平时的灌溉和抗旱,但仍然遵循以往的老规矩,同享龙山坝堰的水源。洪垅水库放水抗旱,直通游埠溪,并且经龙山坝截流灌溉上游两侧的农田,经龙山堰直接奔流,灌溉姜坞底、厚伦胡等村的农田,灌溉面积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年的范围,不再发生以前上游拦坝引发官司的不愉快之事,使龙山坝堰发挥更大的作用。2013年遭遇六十年一遇的大旱,属于姜坞底村的姜跃军农场的上百亩双季晚稻在洪垅水库水的支援下,得以灌溉,使受旱程度和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前宅千年古樟
诸葛村村口有一棵参天的千年樟树,它立在村口仿佛路标,也仿如村民的守护神。而在村边,另一个诸葛后裔聚居的村子——前宅村的路口,也耸立着一棵千年樟树,前宅村的人称这棵树为“樟树娘”。
“樟树娘”,郁郁葱葱,枝繁叶茂,10人难以合抱。更奇的是,树干中间全空,从树干上的洞口进去,树内如同一个洞穴,抬头望去,可见蓝天白云。
樟树娘因生命力旺盛,周边的树木皆倒向它的树冠外,以获得更多的阳光。
这棵树之所以被村民称为“樟树娘”,皆因该村有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体弱多病的孩子,认了这棵树为娘后,身体竟变得强壮起来。久而久之,前宅村的人都称它为“樟树娘”。
“樟树娘”护佑着前宅村,每月的十五,村民们都会去拜祭“樟树娘”。
林马松
2017.4.25.整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