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5日
(2023-06-10 16:24:27)
标签:
杂谈 |
【老物件儿-第二十三集】
掏粪桶——消失在哪年,没人在乎。记得上世纪50年代初,公厕出现在街道胡同里,但是私人家还有院内茅房。那年代北京几乎少有楼房,住平房都设有茅房(茅房一般都设立在正房前右方的角落里;没人称呼厕所)。
到时候,郊区老农准时背着粪桶进入各家各户把粪便等掏净。老农背的粪桶上粗下小上口直径约一尺左右,桶高大概两尺(背起来粪桶下沿顶在胯
上,上端超过肩膀)。桶的上下斜绑跨藤以便背着方便;手持半米长的辣木杆,其前端安装直径约100多毫米小马勺。
后来胡同里公厕多了,相继私人院内茅房消失。随即楼房密集起来公厕也消灭了。
市区居民粪便都被郊区老农运回农村,家家有个沤粪坑(作为农家肥),他们自然形成自己的利益范围;公厕由政府派大粪汽车,到时抽取,去向处理结果没人说得完整,也没必要。
待续
前一篇:2023年06月08日
后一篇:2023年06月09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