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题设计与论证报告(活页)

(2020-04-15 21:03:12)

附件5

编号:          

课题名称: 生活化理念下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归真性重构与拓展实践研究                                    

设计与论证报告(5000字以内,不得出现学校和课题组相关人员名字)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生活化理念:在本课题研究中专指特级教师XXX所主张的生活化语文教学理念,具体指“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范式”和“生活化语文教育场”的内涵。所谓生活化语文教学,就是教与学都与生活相融通,其方式、手段、条件、途径、过程、环境、课程等全都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它实质上就是一种返本归真、务实有效、教文立人的语文教学。所谓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范式,简要概括为“一化六教”,“一化”为:生活化地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即教师活教教活,学生活学学活。“六教”为:(1教学生语言历练当日子过;(2)教学生把据理品析当日子过;(3)教学生自主思辨当日子过;4教学生依文练写当日子过;(5)教学生读世悟文当日子过;(6)教学生把语文积累当日子过。所谓生活化语文教育场,即一种运用生活化教学及课程开发、空间拓展等策略教学生把语文学习和历练当日子过的教学体系,它由课堂教学这个核心层与依次向外拓展的“总结提升”“辅助拓展”“自主历练”这三个环层融通互哺,教育能量不断循环式优化建构而成。

2.归真性在本课题研究中特指语文教学要语文教学有其特质和本务,要返本归真、务实有效,教文立人。这个特质就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语言表达艺术的教学,而不是什么文学、文化、人文、情感、道德等教育,或者说不能直接等于文学、文化、人文、情感、道德等教育。这个本务实质上就是:教学生学会和会学语文,即会说话、会欣赏和会写文章,因为其他学科教学绝不承担这个任务。当然,语文教学绝不可以拒绝文学、文化、人文、情感、道德等教育,但这只能是在教学生学会和会学语文的前提下和过程中通过无痕渗透来达成的,绝不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实际上,文化、人文、情感、道德等教育应该是各学科教学共同来承担的任务,而绝非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独特本务。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必须基于这个特质和本务,否则就丧失了根本,也不会产生什么理想的效益。

3.重构:在本课题研究中,特指从实际出发,对国家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课文进行合理化分类和重组,即先明确教jio,后文类似情况不再标注)学、导学和自学的篇目,再合理地安排教学、导学和自学的时间、梯度和学练点,以使教学、导学和自学的时间、任务、梯度和学练点等更明晰、更合理,从而真正最大化地达成教好文立好人、切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语文教育理想。当下,校本课程进行重新整合,开发素养型课程,建构学科融合的重构课程之类的提法和做法比较普遍。语文课程重构也出现一些比较新潮的形式,如专题阅读、群文教学、任务群设计与实施等,但这些都不是本课题研究所特指的课程重构。

4.拓展:在本课题研究中,特指从实际出发对现行高中语文必修课程进行十分必要的辅助性和延展性拓展,以更有益于学生学好和会学语文,切实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健全发展。比如,合理开发和实施这样一些辅助性拓展课程,如《逻辑知识校本化辅助课程》《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校本化辅助课程》《阅读心理指导校本化辅助课程》《写作心理指导校本化辅助课程等;适度开发一些延展性拓展课程,如《其他学科教材中的“语文”校本化延展课程》《电视节目中的“语文” 校本化延展课程》《影视作品中的“语文”校本化延展课程》《社会和自然现象中的“语文” 学习校本化延展课程等。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国内视角来考察,纵观中国百年语文教学发展史,关于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观点和认识颇多,但真正来自实践研究的成果并不多,且多是一些假想性提法。就是有一些实践研究成果,也大多仅着眼于“语文教学”和“生活”有密切关系,语文教学要向生活开放,要指导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读写,到现实生活中去观察、思考、发现和感悟等。像叶圣陶、刘国正、顾黄初等著名语文教育大家也大都持这样的观点,且都没有明确提出“生活化语文教学”的理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人提出了语文教学要走生活化之路的主张(如,语文教育专家李镇西就曾提出过这样的主张),首度出现了“生活化”这个概念,但实质上仍认为“语文教学”与“生活”是二元的,是各自相对独立的。直至本世纪初,语文教学生活化仍没有形成可操作性较强的课堂教学范式和教学体系。至于课程重构和拓展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直很受国内学术界关注,但大多聚焦于学校综合性课程重构,重点和热点大多集中在突出综合性、实践性以及个性发展和健全发展等方面。语文课程重构与拓展大多聚焦于专题阅读、群文教学、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设计与实施、海量阅读和综合实践等热点上,仍是严重缺乏符合一线教与学实际的语文必修课程的重构与拓展的实践研究,尤其是在高中语文教学领域。

从国际视角来考查,“生活化语文教学”这个概念根本就没出现过,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生活化和人性化课程主张,对我们进行这项课题研究还是很有助益的。课程重构与拓展,国外确实罕见这种提法,直接性的实践研究则更几乎没有,但美国教育家威廉F·派纳的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观、拉尔夫·泰勒的课程开发技术、威廉姆E·多尔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以及日本教育家佐藤学的课程理念,对本课题研究则应该是颇具参考和借鉴价值。

2. 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课题主持人XXX主持 “生活化语文教学”实践研究,历时26年(1993年—2019年),成果显著,即先后明确了生活化语文教学这个概念的内涵,建构起了 “一化六教”的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范式(2013年)和“立体四层”的生活化语文教学体系(即“生活化语文教育场”,2017年)。“生活化语文教学”理念主张“语文教学”和“生活”是相互融通的一个整体,应该是一元化的,不应做二元化考量。这是对传统的“二元分立”观应该是一个重大突破和发展。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范式和教学体系的实践建构,使“语文教学”和“生活”的关系在实践上终于有了一个融通互哺、可操作性强的范式和体系,这也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理念与实践的重要丰富和发展。再有,“生活化语文教育场”的建构,实现了“场”内作者生活、课文生活、读者生活、师生生活、生活情理等多维“生活”之间,教学与生活之间,以及课堂教学、课程开发、空间拓展之间的互化融通、互哺共生,使师生同“场”过上了一种高品位的语文学习和历练生活,这在实践策略上也丰富和发展了传统语文教学。但是,“生活化语文教学”毕竟刚刚才步入课程化实践研究阶段。本课题研究就是运用生活化理念作指导,在原有的范式化和体系化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这终极阶段的课程化教学实践研究。本课题研究的宗旨就是将“生活化语文教学”进行到底,以使生活化语文教学能够真正实现课程化,真正使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能够落地生根。

再有,当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仍明显存在着这样一些严重问题,如,一线教学领域,教学极端应试化,把语文教学搞成极度仿中高考命题模式的“流水线”和“考练场”; 教学、导学和自学的课文篇目不明、界定标准不清、课时分配不合理;教学、导学和自学的程级和学练点等几近一片混沌;作者生活、课文生活、读者生活、师生生活、生活情理等还远未实现融通互哺,还没有真正成为语文教学的方式、手段、条件、途径、过程、环境和课程。教科研领域,大多热衷于“跟风”,新名词频爆,华而不实、超越现实、偏离本真,对解决根本问题实效甚微。至于当下时兴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在当今这个赶时髦的教学实践研究大背景下,也多处于被动应景或盲目赶时髦的状态,一些脱离实际的课程重构与拓展还严重挤压了必需的教学、导学和自学时间,进而导致很不切实际、效益极低,等等。本课题研究就是要努力引领高中语文教学范本归真、守本务实,切实致力于真正教学生学会和会学语文,切实有效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真正达成教好文立好人的语文教育理想。

综上可见,本课题研究对进一步巩固、提升一元融通、互哺共生生活化语文教学理念,对促进中学语文教学的返本归真、务实有效、健康发展,对切实达成教好文立好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教育理想,对充分发挥“生活化语文教学”的归真引领作用,对进一步充实我校的“体用”课程体系、促进参研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等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课题研究目标:

1)全面而系统地理解和把握生活化语文教学理念,进一步深化认识,树立返本归真、务实有效、教文立人的生活化语文教学观。

2)明确生活化理念下的高中语文必修课程重构和拓展的基本路径、做法及其切入点、发力点等。

3)形成一系列颇具实践价值又深受学生欢迎的辅助性和延展性课程范本,切实促进中学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程改革做出积极贡献。

4)形成一种符合我校学情、教文立人、提升核心素养,而且具有典范性和推广价值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实施新架构。

5)进一步提升全体参研教师对语文教学健康发展、对学生和民族的未来高度负责、自觉担当的精神和情怀。

2. 课题研究内容: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拟设如下子课题:

1当前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实施状况的调查研究。进行实践研究之前,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实施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同时运用抽样问卷调查法,对典型学校的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展开更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

2生活化理念下高中语文必修课程重构的内容、策略、模式和程序研究。研究如何厘清新编高中语文教材中教学、导学和自学篇目;如何做好教学、导学和自学的概念界定、时间安排比例以及学练点设计;如何做好教学、导学和自学篇目的教学实施规划;如何运用生活化理念教学生学好、学会和会学;如何由教师的教学和导学成功过渡到学生的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力、自觉力和好习惯;最后总结提炼好教学、导学和自学途径、方法、意义及价值。

3生活化理念下高中语文必修课程重构的价值取向研究。研究如何充分发挥教学、导学、自学篇目的例子作用,如何教学生学好文立好人,不断提升核心素养,健康成长并健全发展。

4生活化理念下高中语文必修课程拓展的路径、内容、策略、模式研究。研究如何设计路径、设计怎样的路径、具体路径下实施哪些课程、采取怎样的策略和模式等问题。

5生活化理念下高中语文必修课程拓展的价值取向研究。研究怎样的拓展课程才能更有益于学生学好和会学语文,学会过高品质的语文学习生活,不断提升核心素养,进而切实达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健全发展,教好文、立好人的语文教育理想。

6生活化理念下高中语文必修课程重构与拓展经典案例研究。就是对本课程研究过程中所诞生的一些经典案例进行研究,总结、提炼出策略、方法,价值、意义等。(见下面的示意图)

 

 “生活化理念下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归真性重构与拓展实践研究”结构示意图

课题设计与论证报告(活页)

3.课题研究重点

1生活化理念下高中语文必修课程重构的内容、策略、模式和程序研究。

2生活化理念下高中语文必修课程拓展的内容、策略、模式和路径研究。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1)对当前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实施状况的进行前提性调查研究,写出调查研究报告,为课题研究的展开提供科学依据。

2)组织学习有关专著和专题论文,了解“生活化语文教学”的内涵、途径、策略等,进一步强化理性认识。

2)确立研究对象,梳理研究思路,拟写课题申研报告,做好课题申报准备。

3)确定研究周期,明确研究阶段,搞好前提性研究,做好开题准备,正式实施实践研究。

2. 本课题的研究过程:

1)第一阶段:选题立项(时间:2019.062019.08

具体工作:明确视角,认清价值,确定课题,做好开题准备工作。

2)第二阶段:实施研究(时间:2019.082022.03

具体工作:前提性研究——有关理论学习——明确研究路径——做好实践研究分工——展开实践研究——总结提炼——撰写研究论文并发表。

3)第三阶段:成果总结(时间:2022.032022.06

具体工作:研究团队集体后期总结,专人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等,做好结题准备

3.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用于前提调查和参考借鉴。

2)经验总结法。用于课程重构和拓展的教学实践研究。

3)专家引领法。定期听取专家指导意见和建议,用以指导实践和总结。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

1)仅仅靠一本语文教材是不可能教学生学会和会学语文的。

2)高中语文必修课程确实需要归真性、合理化重构。

3)高中语文必修课程确实需要更切合实际、更有实效的科学拓展。

4)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并不意味着削弱课堂教学和导学。

5)生活处处都蕴藏着学会和会学语文的宝贵资源。

6)“语文教学”与“生活”不是二元分立,而是一元融通、互哺共生的。

7)实施生活化理念下的课程化实践研究是生活化语文教学的终极历程。

2.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1)对国家高中语文课程进行生活化理念下的重构,厘清教学、导学和自学的课文比例,探索合理、到位的教学、导学和自学方法与规律,更加务实有效地教学生学好文立好人。这种重构和再度整合本身就是一种改革与创新。

2)从学生学好文立好人的实际需要出发,系统化地开发一系列辅助性拓展课程形成系列化的教学文本,最后总结、提炼其价值和意义,为生活化地教学生学好文立好人树立典范。相对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编写体例和教学实施现状而言,这也是一种改革和创新。

3)聚焦“生活化语文教育场”的“辅助拓展层”,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设一系列延展性拓展课程,更深入、更微观、更具体、更贴切、更实用、更有效的课程化实践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讲,这一实践研究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他们的生活相融通成为了现实,并形成了具体的实践操作路径和做法,这更是突破了传统语文教学形式和样态,更是一种颇具落实核心素养培育、教文立人实效的改革与创新。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生活化理念下高中语文必修课程拓展的基本路径与策略

主题论文

2020

生活化理念下高中语文必修课程重构的基本路径与策略

主题论文

2021

《诗文精品课外品鉴每周“1+2”》

精读指导教材

2021

生活化理念下高中语文必修课程重构课堂教学设计经典案例集萃

典型案例集

2022

生活化理念下的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归真拓展实施案例集萃

典型案例集

2022

最终成果(限3项)

生活化理念下高中语文必修课程拓展的基本路径与策略

主题论文

2020

生活化理念下高中语文必修课程重构的基本路径与策略

主题论文

2021

生活化理念下高中语文学科课程重构与拓展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2022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包括课题主持人在内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1.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得力

本课题研究的4位顾问,有3位是高校教授、国内著名的语文教育研究专家,并且都一直对生活化语文教学实践研究给予热情关注和指导;有1位是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长期担任XX市生活化语文教学研究所顾问,承担着实践研究的指导工作。这些都是究十分有利的顾问资源。

本课题研究的主持人XXX老师是正高级教师,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也是“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范式”“生活化语文教育场”的首创者。他多年来的实践研究成果,无疑会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前提性基础;同时他还将会发挥独到的理念指导和组织实施之作用,从而确保课题研究的有效实施,并取得理想成果。本课题研究的10位核心成员有1位正高级教师、5位高级教师、4位中级教师,且都是“生活化语文教学”实践研究团队的骨干成员,都具有较强的实践研究能力。

2.课题研究文献资源丰富

本课题研究的文献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有主持人的专著和专题论文做理论指导和实践引领,更有陶行知文、叶圣陶、刘国正、顾黄初王宁、程红兵、李镇西韩雪屏、魏本亚以及杜威、威廉F·派纳、拉尔夫·泰勒威廉姆E·多尔、佐藤学等中外著名专家学者的相关论著给予启迪和指导。

3.课题研究保障经费充裕

研究周期三年,研究经费共5万元

4.有关研究资料的查阅、搜集工作还可以请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协助进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