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缨干
(2018-08-04 13:48:23)
不知何时,县城建了糖厂,记忆里,反正铺天盖地村村都大面积种甜菜。生产队时期,每到八九月间,都会组织几次掰甜菜缨子。
那个年代,家家户户养猪,任务猪,还有年猪。不过,再多也就两三头,多了也养不起。劳力又天天上工,即便放猪,也不过早上把猪撒出去,晚上再赶回来,多半散心消食儿,蒿草疯长草甸子上,其实吃不到什么实质东西。没有人打猪食菜,猪吃什么?总不能活活饿死不是。甜菜缨子的确不错,剁碎烀上七八分熟,倒进大缸里,三五天发酵了以后,酸甜可口,即便不加谷糠、麦麸、苞米粕子、豆饼……猪也可以大快朵颐,裹腹不成问题,何况又方便又省事儿,求之不得;甜菜到了夏末初秋,光合作用并不那么旺盛,更多在膨大茎块,甚至叶子渐渐地开始萎缩了,即使掰掉了老叶子,也对甜菜影响不大。何况,掰下来,就成了猪食菜。
每次掰甜菜缨子,也用不着通知,村子不大,一传十,十传百……风一样传遍了每家每户。清晨五六点钟那个样子,两挂马车从村东头往西头走一遍,就拉上了所有准备去掰甜菜缨子的人,只因每家每户去掰甜菜缨子的人,早已经站在门口、土街边上等着呢。
到了甜菜地,抓阄、叫号儿,分垄……也就开始忙碌起来了。每次掰甜菜,母亲都会带上二哥和我,母亲掰甜菜,二哥和我往地头倒腾,装进麻袋,麻袋不够了,就打捆儿。二哥打不了捆,只好等母亲来打捆。其实,打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先说拧腰儿,如同腰带一样,把甜菜扎起来了。生产队明令禁止用花麻打腰子,抓到砍断不说,还要扣工分。多半用稗草拧腰儿,地头地脑拔一些稗草,四五棵左右拧成一股儿,放在地上做腰子儿。再说捆起来,理顺好的甜菜缨子放在腰子上,左手右手扯住腰子头儿,使上劲儿,勒紧了,左手右手交叉,拧几下,然后把留头儿,掖进腰子里。劲儿要使的大小合适,劲大了,腰子断了,劲小了,捆扎不那么紧,别说装车,拎一下,也许就散掉了。母亲腰子打得快,捆得紧,麻溜儿劲儿,村子男女老少也是数一数二的。
甜菜缨子装到了马车上,太阳就落山了。甜菜缨子卸下来,倒腾进屋,天儿黑透透的。母亲放下甜菜袋子,马上烧火做饭……甭管吃了饭多晚,母亲也会把甜菜缨子剁碎、烀好,然后倒进大缸里,才算了事儿。说不清楚多少次,还没等躺下睡觉,天就亮了。
母亲在剁甜菜缨子时,就会把嫩一点儿甜菜叶儿挑出来,放在锅里蒸熟,然后挂在晒衣绳上晾干,一把一把捆起来。等到了春天,三四月份,萝卜土豆净了,咸菜缸也见了底……母亲就会把甜菜缨子干拿出来,大水淖过,凉水拔上,拧干后,醮辣椒酱……甜滋滋,还有一股蒿草清香,下饭不说,余味无穷。每次拿上来甜菜缨子,毫不例外,兄弟几个都会吃光,母亲欣慰地笑,也就忘记了当时晒甜菜缨子的那分辛苦,那分劳累。
每次回老家,临走时,母亲都会给我带上一些甜菜缨子干。其实,村里人早就没有人吃甜菜缨子干了。听二哥说,每到掰甜菜缨子时节,母亲就会特意地张罗着给我晒上一些甜菜缨子干,说让我尝一尝儿时的味道。
写到这儿,心里清楚,村里早已经不再种甜菜了,即便种甜菜,母亲走了,谁还会想着为我晒甜菜缨子干?是为回忆,也为思念。
那个年代,家家户户养猪,任务猪,还有年猪。不过,再多也就两三头,多了也养不起。劳力又天天上工,即便放猪,也不过早上把猪撒出去,晚上再赶回来,多半散心消食儿,蒿草疯长草甸子上,其实吃不到什么实质东西。没有人打猪食菜,猪吃什么?总不能活活饿死不是。甜菜缨子的确不错,剁碎烀上七八分熟,倒进大缸里,三五天发酵了以后,酸甜可口,即便不加谷糠、麦麸、苞米粕子、豆饼……猪也可以大快朵颐,裹腹不成问题,何况又方便又省事儿,求之不得;甜菜到了夏末初秋,光合作用并不那么旺盛,更多在膨大茎块,甚至叶子渐渐地开始萎缩了,即使掰掉了老叶子,也对甜菜影响不大。何况,掰下来,就成了猪食菜。
每次掰甜菜缨子,也用不着通知,村子不大,一传十,十传百……风一样传遍了每家每户。清晨五六点钟那个样子,两挂马车从村东头往西头走一遍,就拉上了所有准备去掰甜菜缨子的人,只因每家每户去掰甜菜缨子的人,早已经站在门口、土街边上等着呢。
到了甜菜地,抓阄、叫号儿,分垄……也就开始忙碌起来了。每次掰甜菜,母亲都会带上二哥和我,母亲掰甜菜,二哥和我往地头倒腾,装进麻袋,麻袋不够了,就打捆儿。二哥打不了捆,只好等母亲来打捆。其实,打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先说拧腰儿,如同腰带一样,把甜菜扎起来了。生产队明令禁止用花麻打腰子,抓到砍断不说,还要扣工分。多半用稗草拧腰儿,地头地脑拔一些稗草,四五棵左右拧成一股儿,放在地上做腰子儿。再说捆起来,理顺好的甜菜缨子放在腰子上,左手右手扯住腰子头儿,使上劲儿,勒紧了,左手右手交叉,拧几下,然后把留头儿,掖进腰子里。劲儿要使的大小合适,劲大了,腰子断了,劲小了,捆扎不那么紧,别说装车,拎一下,也许就散掉了。母亲腰子打得快,捆得紧,麻溜儿劲儿,村子男女老少也是数一数二的。
甜菜缨子装到了马车上,太阳就落山了。甜菜缨子卸下来,倒腾进屋,天儿黑透透的。母亲放下甜菜袋子,马上烧火做饭……甭管吃了饭多晚,母亲也会把甜菜缨子剁碎、烀好,然后倒进大缸里,才算了事儿。说不清楚多少次,还没等躺下睡觉,天就亮了。
母亲在剁甜菜缨子时,就会把嫩一点儿甜菜叶儿挑出来,放在锅里蒸熟,然后挂在晒衣绳上晾干,一把一把捆起来。等到了春天,三四月份,萝卜土豆净了,咸菜缸也见了底……母亲就会把甜菜缨子干拿出来,大水淖过,凉水拔上,拧干后,醮辣椒酱……甜滋滋,还有一股蒿草清香,下饭不说,余味无穷。每次拿上来甜菜缨子,毫不例外,兄弟几个都会吃光,母亲欣慰地笑,也就忘记了当时晒甜菜缨子的那分辛苦,那分劳累。
每次回老家,临走时,母亲都会给我带上一些甜菜缨子干。其实,村里人早就没有人吃甜菜缨子干了。听二哥说,每到掰甜菜缨子时节,母亲就会特意地张罗着给我晒上一些甜菜缨子干,说让我尝一尝儿时的味道。
写到这儿,心里清楚,村里早已经不再种甜菜了,即便种甜菜,母亲走了,谁还会想着为我晒甜菜缨子干?是为回忆,也为思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