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温洋桥(温垟桥)、梨洋桥(梨垟桥),泰顺一日终结篇(15)

标签:
泰顺廊桥温洋桥梨洋桥石拱木廊桥泰顺寻古一日 |
分类: 温州本地区 |
紧接上篇 2022.1.12北垟桥(北洋桥),难寻,破败,泰顺翁山(14)
离开坑底村已经17:20,虽是冬季,但这时天还亮着,接着就到翁山的温垟桥,温洋桥在翁山往永兴的公路途中的温垟自然村 (其实应该还是叫温垟桥较准确)。
温垟桥,南北跨于温垟溪上。该桥除梁架外在近些年经过了重修,这不起眼的小廊桥,它的周围却有多棵古树,古树簇拥下的廊桥自然就增添了几分历史感。冬天山里的天黑的有点快,看温垟桥过程中仿佛一下就黑了下来,后来看到离桥不远的公路边上的高坎上有一对高高的古树,原来分别是500年和400年的柳杉,这时只能是看个大概,拍照也要闪光灯了。
离开温垟村开始返程,基本上走的原路。
途中经过了梨垟桥,该桥临近没有看到民居,黑暗的公路前面看到廊屋亮起了轮廓灯,比较显眼,于是停车驻足。桥前看起来是一个广场,后来发现这是一座新建的公路桥,它们无缝连为一体。原来的梨垟桥已经没有了桥的通行属性,廊屋封闭成庙宇并安上了门, 成了一座地道的“梨垟庙”,公路桥也成了梨垟庙的庙前广场。其实在很多地方都见到这种老桥和新公路桥并行的情景,不过它们之间都留有一定间距,这样既利于保留古建原貌及观瞻,也使得公路通行更加安全。梨垟桥的这一来--------,也就算是它一大特色了。
今天的泰顺一日行并不轻松,从早上6:50离家直到22:00回来,长达15小时的游荡,主要走泰顺中东部的泗溪翁山一带。
回想一路:走古村(企石村、玉岩村、梨垟村、上垟村、坑底村等),观古树(企石的千年红豆杉、翁山外垟和坑底的千年柳杉及更多的一、二、三级古树)、看历史建筑(包氏宗祠(国保)、外翰第或翁山书院、翁氏故居系列及祠堂庙宇)、赏古廊桥( 南阳桥(国保),北涧桥(国保),溪东桥(国保),旗峰桥(县保),桥底桥(市历史建筑),北垟桥,温垟桥,梨垟桥等)增加了不少见识,还到了南浦溪上游的一重漈头登山眺远南浦溪,并体验了悬崖水渠的惊险。
温垟桥,也叫温洋桥,单孔石拱木廊桥。始建于清光绪32年,民二十九年(1940)重建,全长11米,桥面宽4.8米,距水面高2.8米。拱券由青石纵联砌置,桥面上起桥屋十六柱六间,悬山顶,两金柱之间设五步穿枋,中央立短柱承脊檩,明间檩下穿枋墨书题记“--民-二十九年岁次庚辰十月重建”。有神龛,供奉五显帝君神像,神龛上悬“濯灵碧涧”匾额,落款为道光四年。桥头连着古石驿道,是过去泰顺县通往平阳县的交通要道。
梨垟桥,是历史上泰顺通往瑞安、平阳、文成必经之道,原为木廊桥,始建于嘉庆二年(1797),桥面建有廊屋,桥龛。1970年修建翁山水库时,木廊桥被毁,2004年改建石拱桥,现桥长11米,宽6米。
相关背景:
温垟桥
途中看到公路左侧有一座装饰着轮廓灯的廊桥,于是下车看看
桥的通行功能已经移到了桥前的公路桥,两桥融为一体,梨垟廊桥成了一座地道的庙,公路桥也成了梨垟桥的庙前广场。其实很多廊桥和公路桥并行它们之间都留有一定间隔,这样既利于保留古建原貌有利观瞻,也使得公路通行更加安全。这一来--------,这也是梨垟桥的一大特色了
接下篇
2022.1.14东瓯古家具博物馆,藤桥一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