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4清明回故乡(下),有感所见

标签:
苍南天井村天井新貌回故乡有感天井新变化沈海高速苍南服务区 |
分类: 温州本地区 |

回程在将离开天井的公路上驻车观看群山,近处是天井底村(或叫内村)的山林,看起来带黄色的茂密植被从山脚(谷底)向上延伸直到山坡中上部,这是一片毛竹林,由于今年是小年(毛竹是隔年出笋,出笋的年份算大年),所以略显正常的枯黄状。从整体看到,与前些年相比,整片的竹林线好像向山顶爬升了不少,这可能与近些年毛竹的经济效益不佳和当地没有开展其综合利用有关,既没有外运消耗又缺乏应有的加工利用,这些原来属于天井一宝的毛竹渐渐被村民所抛弃,没有了应有的管理、砍伐和更新,任其生长,竹园也就渐渐回归自然,成“野生”态了。过去之所以叫“毛竹园”,其实山民们对毛竹的生长还是十分关照的,经常要进行林间管理就像菜园山地一样,现在没有了经记效一,毛竹不再是香饽饽也没了管理兴趣,“毛竹园”变成了自生自灭的“毛竹林”了。这种让毛竹回归自然当然不是一件好事,看来这也是故乡的一个大变化了。


盛开的杜鹃,令人陶醉

远看白水漈

这被称为“白水漈”的瀑布是天井落差最大的瀑布,由于上面源头不长,水量不会持续,所以只能在大雨过后才会显露磅礴气势

这一带其实都是鳌江的源头地区,山顶原来是一片树林,可以涵养水分保持水土,可前些年为了城市能多得到盖房的指标而毁了树木建成了梯田,每当看到这些不免会倍感痛心,不过这也无奈,也不是天井才有,这种怪事各地都不陌生

标准梯田,专供卫-星

水桶坳头(左侧),新完工的通往龙船湖的公路

山间的各色杜鹃花(海拔800米以上)

水桶坳头

刚开通的龙船湖公路


刚看到的梯田

已经种上了茶

贫瘠的山地在考验这些茶树的生存能力

标准化作业,外观看起来十分规整,且漂亮,符合---

新S代梯田的共同特征,就是位置一般都是在山顶,可以更直观地让天上(的卫-星)知道



龙船湖村(也有写作龙船坞),只有几户人家的自然村,属于天井行正村

原先的老房子好像没有看到了



过了村,几百米公路到了头,前方是土路,应该是属于泰顺的上佛垟林场地界了

看到这段公路为3公里

返回水桶坳


银洞遗址,明代天井银矿的矿坑之一



天井,居于深山之中,苍南、平阳(右)、文成(前)、泰顺(左)四县交界之地,历史上曾经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富村,至今已逐渐没落

“天井之娃”,就出自这群山之底,大山的孩子。1977年秋的一天,和同村的黄加它和()广新三人一道从这里挑着行李,走了一天山路,在桥墩水库上的船,赶到当时的平阳灵溪考点,参加首次大考试,可惜后来只有我一人幸运地走出了大山。

坳头可以看到村里的房屋

这条当年走过无数次的(坳头通往天井)古道已经荒废

远方更光明的地方,在晴天视线好时透过坳头可以看到莒溪以远

左边是棋盘山,平阳最高峰海拔1200多米

天井到莒溪要翻过的第二座坳头——坳下岭,看起来不低,但比所在的水桶坳要矮的多

古道就是沿着山脚溪边直上直下,很少有盘山

自从通了公路,这段古道也已经荒废



坳下村,过去古道必经之处

这条当年走过无数次的(坳头通往天井)古道已经荒废

远方更光明的地方,在晴天视线好时透过坳头可以看到莒溪以远

左边是棋盘山,平阳最高峰海拔1200多米

天井到莒溪要翻过的第二座坳头——坳下岭,看起来不低,但比所在的水桶坳要矮的多

古道就是沿着山脚溪边直上直下,很少有盘山

自从通了公路,这段古道也已经荒废



坳下村,过去古道必经之处



过了黄土岭,经过“莒溪大峡谷”景区,这是近些年开建的景区,看来还没建成,在十多年前曾经随驴友从泰顺九峰顺峡谷穿越从这里出来


香炉潭




在莒溪镇看到一家年糕铺正在制作清明绵菜糕,买了一些带回温州给朋友们分享
据介绍还有免费的浴室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