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经走了椒江以北的章安和市区西向的葭沚两个历史风貌区,接着走的“海门老街”位于市区中-心地带,紧邻历史上的海门卫城,当地在2001年就开始开发的已经很成熟的历史街区,其范围不算太大,在街上环顾四周,均以新楼林立,显然,这已经是椒江所剩不多的难得留存的历史记忆之地了。
当然,从地图看(这些地图有一定程度的滞后)在原海门卫的老城片区,看起来还留有一些老街巷,今天由于时间不允许所以未能前去,或许在海门城里还有很多老街,所以这里的海门老街其实可以称为“海门老街”历史街区或景区,也许没有包含城里的海门老街,不过这里的“海门老街”应该是海门老街中最为精彩的一段。
相关背景:
椒江,旧称海门,因出海处南北有两山对峙,状如大门而得名。------1980年由黄岩县分出,建立海门特#区,1981年撤销海门特#区,以其行政区域置椒江市。198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椒江市,为浙江省第一个县级市。1994年台州撤地设市,其市行……政中——心1995年开始由临海搬到椒江。这时为台州市椒江区。
海门卫,明代以后,东南沿海一带“倭-寇为患”,明洪武年间海门建城设卫,逐为军-要地点。海门卫城,城墙“高二丈五尺,周围五里三十步”,城有五门,东西南各一门,因北城墙临江,故开有二门。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朝-廷调戚继光来浙抗-倭,屯兵海门卫,为纪念戚继光功绩,于城隍庙内建戚公祠。
海门老街,现这段叫做“海门老街”的老街处于原海门卫的北门靖波门外吊桥至椒江边的一段,清代称道头新街。现存建筑多为清末民初所建。至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海门港正式立埠通商后,街市贸易等以海门码头(即老街一带)为辐射点向外拓展,渐次繁荣,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盛极一时,有“小上海”之誉。2001年开始对这段老街进行修复开发,原街全长470米,今留有225米。

明代海门卫城

“海门老街”和海门卫。海门老街的周边已被新建楼房所围,已经是最后一块老土了。
虚线为原海门卫的大概位置,从地图看,原来的护城河大都已经成为马路,看起来这一带还留有大片老街巷
“海门老街”始建于清康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