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0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常州一日行(14)

标签:
常州历史街区青果巷历史街区常州千果巷常州青果巷老街常州梳篦 |
分类: 苏皖专辑 |
接上篇 2019.11.20运河五号,常州工业遗产新貌,常州行(13)
离开运河五号创业园,已是日落时分,后转到青果巷已经到了16:50,青果巷是常州经过改造后最享名气的历史文化街区,据说刚开放不久,现场看到整条街区还处于试营业阶段,很多商铺还没有开张,许多老宅也还锁着大门,内部还没有修整或还没完成修整。
常州是个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和其他的一些城市一样,在一次次的战争毁灭或城市建设中,这些历史文化痕迹也在加快消失,现存已经很少了。这些年才想到保护甚至在竭力恢复,成本也就很高了。 常州目前建设恢复的历史街区有青果巷、前后北岸(前北岸、后北岸)等。青果巷比较注重商业老街的开发,前后北岸是历代名人居宅比较集中的街区。
青果巷,始建于明万历年(1581)前。当时运河由文亨桥入西水关,经东西下塘,穿城后出东水关蜿蜒向东。当时青果巷临城区运河段,船舶云集,是南北果品集散地,旧有“千果巷”之称。后运河改道,巷名仍保留至今。常州方言“千”、“青”难辨成了现今“青果巷”。青果巷也是一条名人辈出的地方,有宋末抗元名将刘师勇、明代文豪唐荆川、清代书画家钱维诚、恽鸿仪、汤贻汾、洋务运动先驱盛宣怀等,还有故宫博物院开创者吴瀛、剧作家吴祖光、语言学家赵元任、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常州三杰瞿秋白、七君子之一史良、民族工业开创者刘国钧……。
常州梳篦,梳篦,又称栉,是常州市历史悠久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古代妇女常把精美的篦箕插在发髻上当作发饰。现代常州也把它作为陪嫁品。 梳篦制作用料精良,主要材料为毛竹、木材、兽骨等,制作过程颇为讲究。常州篦梳技艺形成于魏晋时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明清达到盛期,据记载,当时,常州西门、南门一带有几万人从事梳篦制作,故有“篦箕巷”、“木梳街”。清光绪作为御用品,近现代,常州梳篦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会和博览会,如1915年获巴拿马国际和平博览会银奖---。

和青果巷隔着市河的东下塘街

市河(老运河)

跨老运河的琢初桥,远处的老桥不知为何桥?原想回头再去看它,后走完青果巷就直接往西瀛门,也就遗漏了这座桥了

江南名士第一巷

这里现开辟为一个旅游区,这是入口广场

很多名人居所,但都是关着门







青果巷







相关背景:

和青果巷隔着市河的东下塘街

市河(老运河)

跨老运河的琢初桥,远处的老桥不知为何桥?原想回头再去看它,后走完青果巷就直接往西瀛门,也就遗漏了这座桥了

江南名士第一巷

这里现开辟为一个旅游区,这是入口广场

很多名人居所,但都是关着门







青果巷







下接西瀛门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