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8.14到唐宅、水碓坑村,再看泽雅纸山文化

标签:
温州乡村瓯海泽雅瓯海唐宅村手工造纸作坊泽雅纸山文化 |
分类: 温州本地区 |
上接 2019.7.19奥克兰回到浦东,万里带盐有所想
今天陪一位朋友到温州瓯海的泽雅山区,我建议看看当地的“纸山文化”和比较有文化气息的庙后村。
泽雅,属于温州地区瓯海区的偏远山区,靠近丽水地区的青田县。山上种有大片毛竹,历史上曾经以手工造纸为主要产业,用现在时髦叫法是“纸山文化”。由于时代变迁,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再用这些纸了,当然也基本上没有用原始的手工作坊式来造这种纸了,于是也就成了“非遗”,当前在传承非遗文化的推动下,泽雅在几个条件较好的村重塑或重现已经消失的纸山文化。其中唐宅村保存了较多的手工造纸工艺流程,至今能重现手工造纸一些过程(当然还不是全过程),现在把国保碑也立在了这里,这里还有一个纸文化展示馆,于是成了泽雅“纸山文化”最重要的传承地。
在相邻不远的水碓坑村,由于保留了一些纸塘和古民居,山水环境不错,在前些年开始投资开发为“纸文化”农家乐村。今天看到的现状令人担忧,大部分经过修建的老房子基本空置,原来有个民俗馆也关门了, 经过装修的房子看到一些挂着“文艺”“文化”牌子的入驻团体也人走楼空,现萧条景象,更没有游客,虽然投入了不少银子,但看来难以如愿。
一路走过,惊叹多多,看到了上山的小村庄的垃圾竟然达到几十里外的垃圾场进行处理,看到了山村建有十分豪华像城里居民小区的垃圾分类间,还用上了“ 二维码垃圾回收分类平台”,看来新农村建设是突飞猛进了。----
唐宅、水碓坑村及周边的一些村庄我以前曾经来过几次。 其中关于泽雅的“纸山文化”行,可见我的博文:
今天到泽雅第一站是唐宅村,由于在瞿溪镇时我拐错了一条道,后来开了导航就带到一条平时我没走过的小公路(可能导航选择了较近路),走的是温源线(大同村)、陈岙(上陈村)到陈北线,经过金岙村,进入龙西线(上潘村)下山到了唐宅村(平时是走逆水上山的公路)。看了唐宅的手工造纸历史遗存及“纸文化展示馆”,接着到不远处的水碓坑村,看了这里在前些年曾热火打造“纸山文化”农家乐村的现况,随后就往今天的最后一站——庙后村。到庙后的一路也不顺利,由于原来的公路修路禁行,只好绕道,绕道过程又遇到前方修桥的警示牌,听导航的,没想又给带到绕得更远更远的那条路了,好在最后没听它,到了庙后。今天的一路的确是曲折多变。




本来就是比较偏远的山村,现在村里的垃圾要装运到十多里外的垃圾场,其实很多都可以就地成为农家肥料,一刀之切成为垃圾并且集中处理-------唉,不想说什么,

还是伏暑季节,今天的气温预报还是36度左右,当然在山区,一路还没有感到酷暑难熬








陈岙村村口









瓯海,特别是山区,几乎每个村都会有这样的豪华建筑,尽管村民们并不 富 裕住着很一般的房屋


这些造纸的纸塘已经成为历史遗存



在一座钢筋混凝土小楼外墙的绿色马赛克上,看到一个新名词“绿色家庭”


村里的最豪华建筑就是这些公众建筑




本来就是比较偏远的山村,现在村里的垃圾要装运到十多里外的垃圾场,其实很多都可以就地成为农家肥料,一刀之切成为垃圾并且集中处理-------唉,不想说什么,

还是伏暑季节,今天的气温预报还是36度左右,当然在山区,一路还没有感到酷暑难熬








陈岙村村口









瓯海,特别是山区,几乎每个村都会有这样的豪华建筑,尽管村民们并不 富


这些造纸的纸塘已经成为历史遗存



在一座钢筋混凝土小楼外墙的绿色马赛克上,看到一个新名词“绿色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