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6.16到乐清虹桥瑶岙寻古(1)
标签:
乐清虹桥瑶岙窑岙寿宁堡瑶溪桥清远桥 |
分类: 温州本地区 |
上接 2018.6.16
建设中的水岩景区。
离开水岩,从楠溪江到了雁荡山,走“珍上线”,一路都在群山中穿越,这里属于永嘉乐清交 界,是永乐著名的老区,大家都知道山里人很纯朴很好客,甚至可以是夜不闭户,可就在这偏远的山村,还是革命老区,看到路边的墙上赫然一段精彩的“防抢篇”,虽写得通俗,易懂好记。但是看了一定会觉得有点难受,上面的“遇人问路要当心”、“生人来访慎开门”等警告使人觉得当今社会的一种“严重”。
经过芙蓉镇到了虹桥的瑶岙村,这里还遗留着明代抗倭寨门遗址,尤其是近些年新农村建设这里也渐渐有了名气。
来到瑶岙先看村里的新景观,这是一个新建的滨河水景公园,其中的湖中楼阁尤显豪华,村一级有这样规模的休闲公园令人刮目相看。
瑶岙是一座有800多年历史的古村,在明代曾建成一座抗倭古堡——寿宁堡,城长500丈,有寨门五座,现仅存东门及北门的部分遗址,近些年对北门及附近城墙进行修缮恢复。村中还是留有不少古迹,如两座古桥,虽是体量不大的石板桥,但归属于“乐清古桥群”列为省保文物。瑶岙在历史上曾经有十多座牌坊,现均已毁没,在近些年复建了“进士坊”和“孝子坊”。在村西山脚的灵山寺旁还有省保文物单位“朱质庵墓”。瑶岙还是历代台州到温州的古驿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可惜驿站只剩下了“遗址”几个大字。瑶岙应该有一本详实的历史书。
瑶岙昔日的牌坊群已被毁灭,老城墙也只剩点滴,失去的再也不能回复,但愿现在还留存的古迹能得以珍爱和传承。在清远桥看到的一幕却令人担忧,清远桥,连接寿宁堡,是现在瑶岙历史最重要的遗存,理应倍加珍爱,可现在一些桥墩柱石已经断裂,却没能得到及时维护和修缮,现场看到桥周围着几条细细的铁管象征性地告诉路人是“这是危桥”,不可理解的还看到 不时有汽车从这已经很受伤的古桥上驶过,这与不远处新建的豪华水上公园形成很大反差。难道等老桥毁了后再建一座新的?
本篇先介绍从永嘉到乐清的一路所见,随后介绍乐清瑶岙古村,包括牌坊、古桥,其中瑶溪桥为南宋遗物。
瑶岙牌坊,瑶岙原来有世恩坊、青云坊、应宿坊、光禄坊等十二座牌坊(有说十一座),但在上世纪50年代时被拆卸用作兴修水利、建筑桥梁等,现留存的孝子坊和进士坊也是在上世纪90年代重修。“ 孝子坊”在瑶南村村口,是“大明成化岁贡生朱龙溪之门”,于乾隆元年、道光九年及1998年先后三次重建修缮。“进士坊”在瑶北村村口,为朱谏(1462~1541)而立,牌坊上有“恩荣”两字,1997年重建。

“防抢篇”,写得真通俗,易懂好记。在这偏远的山村,在这革命老区,山里人一贯是热情好客、更是夜不闭户,可现在还须“遇人问路要当心”、“生人来访慎开门”-----,有点可悲


“薪火相传”

岭底是乐清著名的红色老区





经过芙蓉镇

这次在芙蓉镇吃的“清江三鲜面”,清江,原是乐清的一处地名,因为那里的海鲜面很好,现在温州地区已经变成了顶级三鲜面的代名词了,每碗20元,味道简直没说得,不过我还是不太感冒碗中这浓浓的口感十足、鲜味十猛的发白的高汤,这未免有点画蛇添足,其实凭这么多的海鲜已经足够鲜了
看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民间风尚,牌坊也可算作其中的一个标志。瑶岙在历史上曾有十几座牌坊,形成了牌坊群,可惜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水利建设中已被拆毁殆尽。现在只能看到在前些年重建的其中两座,包括南街口的“孝子坊”和河东的“进士坊”。
可惜了,一个牌坊群 从明代一直传承到民国,在后来短短的时间就这样的没了。

孝子坊,为彰表朱玄旻(1474~1528,字司健,号龙溪,岁贡生),据传他母冬特怕冷,他都会把床晤暖让母睡。一年,冬异冷,河水结冰,其母想吃鱼,于是他冒严寒下河敲冰抓鱼,让母尝鲜。明成化间奉旨在瑶岙村南正街中建孝子坊,清乾隆元年重修,道光年间裔孙、贡生朱世照重修,两柱一额。现为1997年重建。






牌坊内的南门老街

孝子坊东走不远过河,有一进士坊,这也是在九十年代重建的


朱谏(1462~1541),出生于诗礼世家,弘治八年(1495)秋中举人,次年春登进士第入仕,历任歙县、丰城县令,武定州知州、赣州知州、吉安知府等,著有《李杜选注》《雁山志》《荡南集》《学庸图说》《宋史辩题》等。任赣州知州时,朱谏镇抚兼施,配合王守仁,迅速平定了多年不能解决的“大帽山之乱”,以功升吉安知府。
瑶岙现存有两座受保护的古桥,位于东门的清远桥和城河东的瑶溪桥,它们体量虽不大,都是石梁桥,似乎没有太多的可点之处,但可是省保文物单位,现场看到当地还是没有对其进行必要的维修和有效保护,特别是快要残废的清远桥现在上面还开着汽车,令人痛心。但愿不要像牌坊一样,等毁净再建一座新的。
相关背景:
一,从永嘉水岩到乐清瑶岙

“防抢篇”,写得真通俗,易懂好记。在这偏远的山村,在这革命老区,山里人一贯是热情好客、更是夜不闭户,可现在还须“遇人问路要当心”、“生人来访慎开门”-----,有点可悲


“薪火相传”

岭底是乐清著名的红色老区





经过芙蓉镇

这次在芙蓉镇吃的“清江三鲜面”,清江,原是乐清的一处地名,因为那里的海鲜面很好,现在温州地区已经变成了顶级三鲜面的代名词了,每碗20元,味道简直没说得,不过我还是不太感冒碗中这浓浓的口感十足、鲜味十猛的发白的高汤,这未免有点画蛇添足,其实凭这么多的海鲜已经足够鲜了

孝子坊,为彰表朱玄旻(1474~1528,字司健,号龙溪,岁贡生),据传他母冬特怕冷,他都会把床晤暖让母睡。一年,冬异冷,河水结冰,其母想吃鱼,于是他冒严寒下河敲冰抓鱼,让母尝鲜。明成化间奉旨在瑶岙村南正街中建孝子坊,清乾隆元年重修,道光年间裔孙、贡生朱世照重修,两柱一额。现为1997年重建。






牌坊内的南门老街

孝子坊东走不远过河,有一进士坊,这也是在九十年代重建的


朱谏(1462~1541),出生于诗礼世家,弘治八年(1495)秋中举人,次年春登进士第入仕,历任歙县、丰城县令,武定州知州、赣州知州、吉安知府等,著有《李杜选注》《雁山志》《荡南集》《学庸图说》《宋史辩题》等。任赣州知州时,朱谏镇抚兼施,配合王守仁,迅速平定了多年不能解决的“大帽山之乱”,以功升吉安知府。
四,瑶岙古桥
直通东门的清远桥,它与新建的水景公园近在咫尺,可其现状却是天壤之别
其中的一排桥墩柱石采用双层结构,比较独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