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1 大荆中学 我百感交集的地方

标签:
大荆中学乐清大荆中学六十年代大荆中学杠杆水井老大荆中学 |
分类: 知青、回忆和杂谈 |
紧接上篇 2017.10.21 大荆小学 看到50年前上课过的教学楼
大荆中学,对我来说的确是个值得怀念又不堪回首的地方。
我和祖母随着父亲在1964年秋到了大荆,父亲在大荆中学任职,所以我们就一直住在大荆中学,直到1969年我“毕业于”大荆中学回到我的祖籍平阳。在大荆,就在大荆中学度过了五年时间。
也就是这五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家也一样,父亲从一个学校的领导变成了挂黑牌的“走资派”,从此我和父亲一样,一切都发生了改变,这些都是在大荆中学所经历,所以大荆中学对我的感受很深,是个百感交集的地方。
如今的大荆中学已经是脱胎换骨式 的“旧貌换新颜”了,今天来故地寻找往日的记忆只能在原红旗楼位置上新盖的教学楼墙上的“红旗楼”三个字来找感觉了。
值得怀念的大荆中学。
我在大荆中学的前两年,“文革”还没开始,可以说是一段黄金时节。记得当时每到夏日假期时候的傍晚,这些住校的老师们都会搬出凳椅到操场纳凉聊天,天文地理无所不谈,我都会听到津津有味,时常还能问一些问题,当时最感兴趣的还是看星图,对照星图寻找星座。
由于我是住校“小居民”,老师们对我都很好,平时有空我就经常到实验室去看这些中学生做实验,尤其喜欢看物理实验,记得当时红旗楼上的实验室是我常去的地方,有时还会光顾他们冲洗照片现场,红灯下面看着他们数数,曝光、显影、定影,心里羡慕也看得很认真。 当时学校有个气象记录站,我会经常去看那位很敬业的地理老师从雨量筒倒出来多少水,看他记录的几级风和风向。
在周末假日,有些老师会出去郊游,我也喜欢跟上脚步,记得当时有个叫杨卓书的老师,听说他得了肺病当时肺里还装着两个“乒乓球”,但他非常喜欢远足徒步,我曾经好多次跟着他爬山徒步,记得一次从中学开始穿过荆山直到羊角洞再徒步回来。
当时我对机器很感兴趣,我和祖母住在操场边校田边的一座小破房子中,旁边是仓库,记得当时有一个脚踏打稻机放在我住房前面,看着一个个齿轮传动很好奇,不知不觉就把自己的小指头伸进齿轮中,结果被咬得鲜血淋漓,直到现在我的右手中指尖还是歪着。
夏天学校里很多的柳树上面的知了壳也是我感兴趣的,还有校大门边的园子中的一棵无花果树,每年都能尝到它独特的味道。
大荆中学的食堂给我印象是太深了,特别是那口大井,井口直径有两米,井圈很矮,人可站在上面打水。水深有好几米,供应全校师生食宿用水, 井水清澈见底,不管是干旱还是台风洪涝,一年到头都是碧绿色,甚至带有一丝淡蓝,水质一流,可以直接喝的,这口井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取水是采用杠杆原理,立着的一个大木柱上横着一条木杆,木杆的一头绑着大石头犹如秤砣,另一头吊着一条竹竿,竹竿下端联动一个扁形的大口水盆,打水时用力压下竹竿,使得水盆斜插入水,瞬间装满,上提时近似自动上升,几乎不用力,非常快捷且省力。倒水就更便捷,把水盆贴着井沿一碰,打一盆水只要几秒钟。可惜这种绝对科学的提水土装置再也看不到了。
------,食堂蒸饭,我常常就是蒸一个连皮的大芋头(当地叫红娘芋), 蒸熟后将整个芋头用勺子挖取芋肉,再就几夹腌成的鲜蛏,就是一顿美餐了。
不堪回首的大荆中学。
文革开始后,改变了大荆中学的一切,大字报铺天盖地,父亲被斗,他每天要挂着黑牌站在学校大门前"请罪”。国人最忌讳父亲的名字,而那时抬头低头都可以看到,并且还是大大的。这一切似乎从天堂到了地狱。
当时我也成了大荆中学的学生,虽说是学生,可根本没有正式上课过,记得就上了几个月的课,到后来倒成了一名知识青年了,其实当初的所谓知识青年有很多人和我的处境类似,在学校根本没有学到知识就被“知识青年”了。
在大荆中学还清晰记得那次亲眼看到一位老师挨斗后把自己吊死在宿舍中。
------。
今天到了大荆中学,虽然还是老地方,但 50年前的遗存已经找不到了,虽然还是在原来的地方也叫红旗楼,但一切都已经是脱胎换骨式的“新版”了。

这种杠杆式竹竿提水法现在已经见不到了,我想应该列入大荆的文化遗产。它取水效率高,三五秒钟就能打上一桶水,并且很省力。上图的盆中无水状态是指水桶漏水时,一般情况在取水后要把水盆打满水置于水中等待下一次取水。
------
凭记忆画出的当年大荆中学平面图。
过去大荆中学只有初中部,班级不多老师也不多,校长老师都平等一律住单间,我父亲原来住在教工宿舍南边的一个单间,我和祖母住在校田边的石头垒成的小矮屋,边上两间是仓库,石头墙好像没有粉刷,上面也没有顶棚天花板,条件很艰苦,后来祖母回老家,父亲遭批斗,我和父亲就住到了高墙下阴湿的老门台的一间只有几个平方的小屋中。

这种杠杆式竹竿提水法现在已经见不到了,我想应该列入大荆的文化遗产。它取水效率高,三五秒钟就能打上一桶水,并且很省力。上图的盆中无水状态是指水桶漏水时,一般情况在取水后要把水盆打满水置于水中等待下一次取水。
紧接下篇 白象小学,我曾在这里读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