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9 南阁牌楼群 章纶墓
标签:
南阁牌坊群章纶故居章纶牌坊卓南牌楼群章纶墓 |
分类: 雁荡山楠溪江专辑 |
接上篇 2017.10.19
雁荡山横贯楠溪江的又一条风景线3/3
前几篇介绍雁荡山横贯楠溪江公路的一路所见,本篇介绍南阁牌坊群。
到南阁,首先看到的就是在一条百米老街上排成一线的牌坊群,这被称为是南阁明代牌坊群(国保文物单位)。
现在看到有九座牌坊,主街由北到南为 “世进士”、“恩光”、“方伯”、“尚书”、“会魁”、“世大夫”、“凌云”等七座牌坊,还有老街北段西巷的“宾贤”和街南头西侧巷的“京兆尹”两座牌坊,在街南端还有一座叫“忠节门”的圣旨牌楼。
南阁村牌坊群, 沿南阁村入口自北向南在长达150米的老街顺次排列。由明正统四年(1439)为章纶得进士始建,其后裔续建至嘉靖二十三年(1544)。原有七座,现存五座,结构相近,分别为礼部右侍郎章纶及其后裔广东布政使章玄应、广西参议章朝凤、江西湖口县令章玄梅所立。
五座牌坊,形制相同,做法相似, 均为木石混合结构。牌坊群在清初作过重修,近年也有修缮,但主体部分仍保留着明代的建筑风格。
章纶(1413~1483),字大经, 乐清雁荡山北麓南阁村人。明正统四年(1439)进士。官授南京礼部主事,景泰升任礼部议制郎中。景泰三年,因直言帝位继承一事下狱,坚贞不屈。三年后英宗复辟,释出,擢礼部侍郎,以立朝刚正著名。因“性亢直,不能偕俗”、“好直言,不为当事者所喜”,而为礼部侍郎位20年不得升迁。成化十二年辞官回乡。成化十三年,在家乡南阁建祖先祠及学校,筑藏书楼。成化十九年去世,享年71岁。被宪宗皇帝追封为南京礼部尚书,赐谥“恭毅”。著作有《章恭毅公集》、《困志集》等。明朝官府为了表彰其德行,特树立“会魁”、“尚书”牌坊。
章纶墓,位于横屿村,甬道 长约七十米,用卵石铺砌,两旁有石像,墓园坐东朝西,由墓室和四坛组成,建于明代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墓分五坛。二坛中立墓志一方,墓碑正面系礼部侍郎谢铎撰写的墓志。1990年重建石碑坊,额书“明礼部尚书章恭毅公之墓”,门柱石刻一副楹联“铁骨埋为泉下土,石肠化作冢中英”。此墓是我市现存规模最大的明代墓葬之一。

“恩光”坊为章纶侄章玄梅立。章玄梅弘治八年(1495)与陈璋、朱谏、王瓒同举乡试。又试中书科,得上第。时刘谨擅权,玄梅去职归,刘谨伏诛后,于正德十二年(1517)授江西湖口县令。在任六年,宽政爱民,廉洁自爱,甚有德声。解官归,囊金不满半两。去职十一年后,湖口百姓犹移文问安。玄梅善诗书,著有《雁山志续集》、《千家诗注》、《天文图歌》等。



回看“恩光”坊

三进“方伯”坊

右边(西侧)巷有“宾贤”坊,这是在2008年为章一(火阜)补建


“宾贤”牌楼为章一(火阜)立。章一火阜,字伯勉,号陟瞻,官任衡州府莱阳县知县,重视农业生产,关心民间疾苦,兴办教育,培养人才。甲申之变后,清兵入关,浙江沦陷,满清政府下令强迫汉人剃发模仿满族,有留发不留头之严惩。但章不愿弃明投清,在太平县被威逼,以死自誓,留国诗一首,然后怀中塞石块投河自尽。当时,村里已备石料、木料,为他立“宾贤”牌楼作纪念,因改朝换代,未建成功。2008年,南阁村民在章原祖基“鸿胪第”前横路上重建“宾贤”牌楼。



“宾贤”坊



章姓祠堂,章纶纪念馆

三进“方伯”坊


“方伯”坊为章纶长子章玄应立。章玄应少从父南京游泮。成化元年(1465),应天乡试中举人,言官论其为大臣子有嫌忌,还乐清为邑庠生。复于成化七年(1471)浙江乡试中举。登成化十一年(1475)进士。任南京礼、工二科给事中。性慷慨、敢直言、上治国之本五事,劾中官汪直,有乃父之直风,终仕广东布政使。因触怒太监,被罢归。“方伯”,明清时用作对布政使的尊称。

四进“尚书”坊


“尚书”坊为章纶立,章纶死后,其妾张氏与儿子章玄应将其生平事迹,奏于明宪宗。宪宗皇帝阅后嘉叹章纶爱国爱民,冒死忠谏为了自己复位,受尽牢狱之苦,后因个性亢直不肯谐俗,又被同僚排挤,19年沒有提升,实在心有愧疚,于是下诏赠尙书,并谥号“恭毅”御赐“忠节名臣”。




五进“会魁”坊


“会魁”坊为章纶立,正统四年(1439)章纶参加京都考试,考取进士,考试结束后,请假回家,先葬父后娶妻。地方房族认为此弟子考取进士,荣宗耀祖,捐资为他立“会魁”牌楼。








六进“世大夫”


“世大夫”坊为章纶孙章九思立。章九思为章玄应三子,二十三岁中秀才,以乡试成绩优异中举,先得官杨州府通判,掌督粮事。任职年间,善待百姓。时年灾荒,上奏开仓赈灾,放粮济民。后官升袁州府同知,享年86岁。因其祖父章纶官为尚书,父亲官为方伯,自己官为同知,故建“世大夫”牌楼。

七进“凌云”坊为章伦堂弟章唐立。章唐自幼聪明贪玩,到了入学年龄,父母劝说无效,于是请了一位年龄相仿的良家贫苦子弟王小操。一来做章唐的书童,二来伴读,从此章唐学习突飞猛进,十几年寒窗直至双双中举。入仕后,章唐官升至黄岩县知县,书童王小操官至台州知府。有一年王小操奉旨来黃岩县察访,知县章唐准备按常规率众衙役出门跪地迎接,谁知府台王小操已早早跪地拜在门前,求见相公,此种不忘旧情的举动,实为感激,从此传为佳话。“小小台州府,大大黄岩县”流传至今。公仆二人少年“壮志凌云”,双双中举,故建“凌云”牌楼以励后人。

“京兆尹”牌楼为章纶次子章玄会立。章玄会生于1445年,妾张氏生。幼年随父亲就读南京,长大后,中举人,先在衙门当差。章纶死后,赠礼部尚书,赐“忠节名臣”,他袭封为应天通判,鸿胪寺主簿,为官办事公道,为人忠诚老实。为纪念章玄会功绩,特建“京兆尹”牌楼。
相关背景(根据百度):
一,南阁牌楼群





首座是“世进士”坊



“世进士”坊为章纶曾孙章朝凤立。章朝凤,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授刑部主事,历任福建按察司佥事、广西布政使左参议,历官十余年,常俸之外一无所取,后因病辞官,居山中不入城市。因其曾祖章纶、祖父章玄应皆为进士,四代三进士,故名世进士。





首座是“世进士”坊



“世进士”坊为章纶曾孙章朝凤立。章朝凤,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授刑部主事,历任福建按察司佥事、广西布政使左参议,历官十余年,常俸之外一无所取,后因病辞官,居山中不入城市。因其曾祖章纶、祖父章玄应皆为进士,四代三进士,故名世进士。

“恩光”坊为章纶侄章玄梅立。章玄梅弘治八年(1495)与陈璋、朱谏、王瓒同举乡试。又试中书科,得上第。时刘谨擅权,玄梅去职归,刘谨伏诛后,于正德十二年(1517)授江西湖口县令。在任六年,宽政爱民,廉洁自爱,甚有德声。解官归,囊金不满半两。去职十一年后,湖口百姓犹移文问安。玄梅善诗书,著有《雁山志续集》、《千家诗注》、《天文图歌》等。



回看“恩光”坊

三进“方伯”坊

右边(西侧)巷有“宾贤”坊,这是在2008年为章一(火阜)补建


“宾贤”牌楼为章一(火阜)立。章一火阜,字伯勉,号陟瞻,官任衡州府莱阳县知县,重视农业生产,关心民间疾苦,兴办教育,培养人才。甲申之变后,清兵入关,浙江沦陷,满清政府下令强迫汉人剃发模仿满族,有留发不留头之严惩。但章不愿弃明投清,在太平县被威逼,以死自誓,留国诗一首,然后怀中塞石块投河自尽。当时,村里已备石料、木料,为他立“宾贤”牌楼作纪念,因改朝换代,未建成功。2008年,南阁村民在章原祖基“鸿胪第”前横路上重建“宾贤”牌楼。



“宾贤”坊



章姓祠堂,章纶纪念馆

三进“方伯”坊


“方伯”坊为章纶长子章玄应立。章玄应少从父南京游泮。成化元年(1465),应天乡试中举人,言官论其为大臣子有嫌忌,还乐清为邑庠生。复于成化七年(1471)浙江乡试中举。登成化十一年(1475)进士。任南京礼、工二科给事中。性慷慨、敢直言、上治国之本五事,劾中官汪直,有乃父之直风,终仕广东布政使。因触怒太监,被罢归。“方伯”,明清时用作对布政使的尊称。

四进“尚书”坊


“尚书”坊为章纶立,章纶死后,其妾张氏与儿子章玄应将其生平事迹,奏于明宪宗。宪宗皇帝阅后嘉叹章纶爱国爱民,冒死忠谏为了自己复位,受尽牢狱之苦,后因个性亢直不肯谐俗,又被同僚排挤,19年沒有提升,实在心有愧疚,于是下诏赠尙书,并谥号“恭毅”御赐“忠节名臣”。




五进“会魁”坊


“会魁”坊为章纶立,正统四年(1439)章纶参加京都考试,考取进士,考试结束后,请假回家,先葬父后娶妻。地方房族认为此弟子考取进士,荣宗耀祖,捐资为他立“会魁”牌楼。








六进“世大夫”


“世大夫”坊为章纶孙章九思立。章九思为章玄应三子,二十三岁中秀才,以乡试成绩优异中举,先得官杨州府通判,掌督粮事。任职年间,善待百姓。时年灾荒,上奏开仓赈灾,放粮济民。后官升袁州府同知,享年86岁。因其祖父章纶官为尚书,父亲官为方伯,自己官为同知,故建“世大夫”牌楼。

七进“凌云”坊为章伦堂弟章唐立。章唐自幼聪明贪玩,到了入学年龄,父母劝说无效,于是请了一位年龄相仿的良家贫苦子弟王小操。一来做章唐的书童,二来伴读,从此章唐学习突飞猛进,十几年寒窗直至双双中举。入仕后,章唐官升至黄岩县知县,书童王小操官至台州知府。有一年王小操奉旨来黃岩县察访,知县章唐准备按常规率众衙役出门跪地迎接,谁知府台王小操已早早跪地拜在门前,求见相公,此种不忘旧情的举动,实为感激,从此传为佳话。“小小台州府,大大黄岩县”流传至今。公仆二人少年“壮志凌云”,双双中举,故建“凌云”牌楼以励后人。

“京兆尹”牌楼为章纶次子章玄会立。章玄会生于1445年,妾张氏生。幼年随父亲就读南京,长大后,中举人,先在衙门当差。章纶死后,赠礼部尚书,赐“忠节名臣”,他袭封为应天通判,鸿胪寺主簿,为官办事公道,为人忠诚老实。为纪念章玄会功绩,特建“京兆尹”牌楼。
章纶陵墓好像基本上处于无人管理状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