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6.16 走罗店古镇1/3 看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

标签:
罗店老镇金罗店丰德桥罗店老街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 |
分类: 上海专辑 |
上接 2017.6.16
宝山寺2/2
宝山寺隔着练祁河的南岸就是罗店镇,旧时的罗店在这一带是个富镇,当然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罗店整体建设相对落伍了。罗店是规划中的“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所以在前些年就开始进行老街的保护和恢复,目前为止最为显著的老街风貌在市河两岸的三元桥到罗升路这一段,这里的河两岸的建筑都已经得到了维护、恢复和美化。
本篇介绍罗店老镇的一路所见,已得到改造的市河路和亭前街段在下篇介绍。
今天还看到了罗店的大通桥(大石桥)和丰德桥,大通桥现在成了老街的点睛之笔,丰德桥还算幸运,虽被埋了半截,命还算保住了。据说还有一座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原址为现竹巷街东口和蒋巷街北口处的石拱桥——来龙桥(蒋家巷桥),也因为所跨市河(老练祁河)被填被拆迁到镇上的罗溪公园中。
罗店古镇,古时候罗店地区在“冈身(嘉定外冈到金山这一线)”以东,未成陆,后因流沙沉积于唐代略前成陆,宋初有渔村,南宋时已有黄白泾等村落。元至正年间(1341~1368)渐成集镇,有个叫罗升的人在此开店,罗店因此得名。明万历年间,已是一个商业大镇,属属嘉定,是其七镇之首。清康熙年间,棉花、棉布交易兴隆,市场规模和交易金额超过了南翔、大场、江湾等古镇,便有了“金罗店、银南翔”之称(据传有民谣“金罗店、银南翔、铜江湾、铁大场,叫化x定贼娄X)。清雍正二年(1724)宝山建县,罗店划入,隶属江苏,直到1958年罗店归入上海。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中,日军在小川沙登陆后,直扑罗店,中国军队奋力抵抗,进行13次拉锯式反复争夺,双方伤亡惨重,时称罗店为“血肉磨坊”,战争中全镇几成焦土,之后市面萧条,直到解放后才得以逐渐恢复发展。
丰德桥 ,位于布长街南端,跨老练祁河,始建年份不详,桥长24.4米,宽4.15米,高7米,半圆环石拱桥,孔径6米。丰德桥原系木桥,康熙庚寅(1710)建为石拱桥。因桥两堍居民大多姓张,又称张家桥。在1987年填河为路成了旱桥。

美丽的校园






顺罗太路走

利用锁厂,始创于1932年,是国内首家综合性制锁专业厂





在三元桥上看改造好的老街西端,这是罗店几年来老街改造的代表性成果,右边是市河街,改造成充满古韵的宜居建筑;左边是亭前街,恢复老街貌,以商业店铺为主。

市河街和亭前街隔河对应

亭前街出来又与罗升路(罗升路是绕弯的)相遇,过马路继续走亭前街


市二路

遇到布长街,于是走布长街


据说,当年罗店布长街的房屋和地皮都是属于这位沈氏老爷,沈家富有田地、家财



沈氏老宅的保护可不很好

竹巷街

布长街往南,到底就是丰德桥,前些年填河,原来的河如今变成了路,桥也成了旱桥了


中间有刻出来的豁口,用以推车等,估计是后人所为

丰德桥变成了旱桥

东桥联"善巧非驱”、“功成是济”
相关背景:

美丽的校园






顺罗太路走

利用锁厂,始创于1932年,是国内首家综合性制锁专业厂





在三元桥上看改造好的老街西端,这是罗店几年来老街改造的代表性成果,右边是市河街,改造成充满古韵的宜居建筑;左边是亭前街,恢复老街貌,以商业店铺为主。

市河街和亭前街隔河对应
接着走市河街和亭前街(另篇介绍)

亭前街出来又与罗升路(罗升路是绕弯的)相遇,过马路继续走亭前街



市二路

遇到布长街,于是走布长街


据说,当年罗店布长街的房屋和地皮都是属于这位沈氏老爷,沈家富有田地、家财



沈氏老宅的保护可不很好

竹巷街

布长街往南,到底就是丰德桥,前些年填河,原来的河如今变成了路,桥也成了旱桥了


中间有刻出来的豁口,用以推车等,估计是后人所为

丰德桥变成了旱桥

东桥联"善巧非驱”、“功成是济”
到此结束了今天罗店老镇的扫街。关于经过改造的罗店老街区风貌见下篇
紧接下篇 罗店老街换新颜